張宇2005年成為中國版Vogue的主編,當時奢侈品和時尚在中國市場上還是一個新詞,只有那些有過海外留學或是工作經驗的人才對奢侈品牌有所了解,但是自那以后不就,時尚雜志在中國市場開始了紅火的幾年。Vogue也逐漸成為中國市場上時尚雜志的代表,給讀者帶來奢侈品牌的最新信息,也讓中國讀者進一步地了解全球時尚市場景象。但時至今日,時尚雜志的發展也開始放緩,在經濟形勢和政府大力打擊腐敗的影響下,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量大幅削減,但中國還是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量的29%。BoF采訪了Vogue主編張宇,請她談談對中國奢侈品市場發展的看法。
BoF: 在中國長大的感受是怎樣的?
張宇:我的外婆是個著名的裁縫,因而我從小就跟時尚有過接觸,我記得讀小學時穿過一條黑白直條紋的褲子去學校,當時我覺得這條褲子非常好看,但是我的同學們穿著的都是一致的校服。他們稱我為資產階級,當時我決定再也不穿那條褲子了。這就是你在中國學到的第一個道理,你必須和別人一樣,穿一樣的衣服,做一樣的工作,賺同樣的錢,沒有人會想到獨樹一幟,這也是中國社會缺少創造力的根本原因。
BoF: 你是如何成為Vogue主編的?
張宇:我花了6年時間決定接受這份工作,當時我還是Elle雜志的編輯,我已經想要離開這個崗位了,不是工作的原因,而是我覺得我已經不想再在時尚雜志工作了。我學的是律師,擁有MBA學位,打算找一份律師的工作,但是Conde Nast找到我,給我提供了這個職位,當時的確頗具吸引力,我看見了Vogue雜志背后極富創造力的團隊,我想說不定中國已經做好了改變的準備,于是就打算試一下。第一期的雜志銷售一空,也給我很大的信心和驚喜,同時堅定了繼續下去的決心。
BoF: 你覺得Vogue吸引讀者的是什么呢?
張宇:從一方面來說,Vogue給讀者提供了一個設想和展望,第二步就是把展望和實質性的東西相結合。雜志的一個最重要最用就是教育,給讀者提供學習新知識的平臺,然后讓他們自己學會接受和選擇。剛開始,沒有多少人看中中國市場,我覺得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贏得尊重,我們沒有自己的超模,但是可以自己培養。當初我們發現了杜鵑的潛質,就在雜志上多次為她提供展示的平臺,現在她在全球都頗具知名度。中國消費者的多元化非常大,富裕的一群人基本上買過所有奢侈品,但很多人才剛剛開始接觸奢侈品,因而我們要為她們展示多元化的時尚圈,為他們創造學習的平臺,之后他們就會自己做出選擇。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