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狄更斯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也許,他會在《雙城記》那段著名的排比句中添上兩句“這是一個小時代,這是一個大時代;這是一個墮落的時代,這是一個奮起的時代“。
頂著當今中國最賺錢作家的頭銜,“寫而優則導“的郭敬明郭導一部《小時代》一上線,就在粉絲群中掀起了陣陣狂潮,據說拿下8億票房易如反掌。可是,透過這部號稱砸錢4700萬人民幣的電影,我看見,滿眼的奢侈和浮華背后,不過是一片矯揉造作的廢墟和一串無病呻吟的夢囈。不客氣地說,都比不上一部根本沒多少預算的微電影。

日前,在上海新衡山電影院,舉行了一部青春題材微電影《無可挑剔》的首映發布會,現場請觀眾將該劇與當下最火的幾部青春電影進行比較打分,其中就包括《小時代》。照理說一部草根微電影,和半億大手筆的巨制相提并論,大家一定會笑說這簡直是雞蛋碰石頭,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觀眾們竟然近乎一邊倒地將票投給了毫無名氣的《無可挑剔》,現場人氣完全壓倒《小時代》。
借用在場一位獨立影評人的話,“電影好不好,不是看你秀了些什么,而是看你這些眼花繚亂的背后,所表達的思想。“他還引用魯迅的話來力挺《無可挑剔》。“這雖然是一部短短的微電影,但其中卻透著一種”大“,這種大,初看還不覺得,但若是把它和《小時代》放在一起一比,簡直就要榨出《小時代》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與其一起來的一位在校大學生也忍不住吐槽。“這才是我們90后應該看的電影,讓我想起第一次看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時的那種共鳴和感動。當今社會雖然不乏拜金的虛榮的,但我也有許多身邊的同學并不是這樣的。雖然說正能量這個詞聽起來有點俗,但我覺得《無可挑剔》帶給我的感覺是真實的積極的,而不是《小時代》那種很假很空很浮躁的感覺。”
在我看來,微電影《無可挑剔》確實很有亮點,絕對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部微電影,換言之,這是一部你從未見過的微電影!題材獨特,劇構新穎,并且很誠實。所謂誠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說人話,不裝X”。既然是青春片,就得呈現真實的青春生活,即使虛構,也不能嫦娥奔月——完全不沾地氣兒啊!
題材獨特——主人公小健是一位新概念產品測試員!這是人們所不了解的職業,充滿神秘和遐想。很多微電影都是在眾口一詞翻來覆去地說親情說愛情,煽情的橋段讓觀眾早已厭煩,他們的眼球需要新鮮感,獨特的題材就已成功了一半!
劇構新穎——小健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等親身體驗五花八門的新產品,并寫出詳細的用戶體驗報告。測試的產品五花八門,包括狗糧、充氣娃娃、網游、手機、方便面、空調,其間,產生了很多笑料。就在此時,一個神秘人出現了,他自稱大衛,是一名成功人士,他聘用小健為他測試一款“新奇產品”,而這款所謂“新奇產品”居然是一個大活人!一個讓人口水欲滴的大美女!小健在大衛的安排下,假冒大衛的身份,與這位名叫靜悅的大美女約會“測試”……就在大衛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時,意外事件發生了,一向堅持職業精神的小健竟不顧游戲規則,瘋狂地愛上了靜悅。靜悅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小健這么執著?大衛怎肯罷休他會怎樣報復小健?小健和靜悅之間又將如何發展?
誠實,不裝X,沾地氣——主人公的設定,符合80、90后的生活狀態,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大學畢業、玩游戲、找工作、談戀愛、泡在互聯網上、為獨立生活而奔波……這是這一代年輕人共同的生活經歷。微電影《無可挑剔》演的正是這些的一群人,也是演給這樣的一群人看,吊詭的是,《小時代》的影迷也在這個年齡段。
不僅呈現年青一代的生活狀態,更深入觸及他們的思想——大多數人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而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所謂“屌絲”,他們為找好工作煩惱,為拿高工資發愁,為獲取“女神”的芳心而苦悶。
網絡化的劇詞,更吻合年青一代的表達習慣,輕松、幽默、情理之中卻在意料之外的劇情,讓觀眾不看到結局,絕不會猜到劇情,保證了觀看的趣味性。在這個人人為導演的年代,草根微電影只有好看,有趣,還能引人深思,才能讓觀眾高抬貴手去“搜“你,為你免費“頂”一下,或者“轉帖”一下。
如果說,《小時代》是小眾電影,像魯迅先生批評的那樣“咀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那么《無可挑剔》就是大眾電影,雖然它很短很微,卻見微知著,從中看見一代人的青春。《老男孩》不也很大眾,難道這年頭大眾就丟人了么?
《無可挑剔》,一部你從未見過的微電影!如果狄更斯活著,我想他也會有興趣上網搜來瞧一瞧。不信我的話?你看了再說,等你來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