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和瑞士簽署了結束中瑞自貿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自2010年啟動的自貿區談判基本塵埃落定,離協議簽署和批準實施僅一步之遙。
我國與瑞士的貿易中,手表可以說是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零關稅”這個詞看起來很美,但是中瑞自貿協定的實施會使瑞士表行情跳水,為我們帶來價格上的大幅削減嗎?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手表都是零關稅。我們來看協定的內容。瑞方將對中方99.7%的出口在協議生效后立即實施零關稅,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手表屬于剩下的0.3%,實行部分降稅,從協議生效之日起,第一年降18%,以后每年約降5%,十年達到60%。

以貨物進口的手表,根據表的類型不同,目前關稅在11%~23%之間,按照減稅進度表,十年后優惠60%后關稅大概在4.4%~9.2%之間。
以一塊漢米爾頓自動上鏈機械女表為例,國內定價為7400元,同款在歐美國家則為5000元左右。“瑞士手表的進口關稅都在11%以上,一直以來,實際征收的額度大約占到零售價的3%多一點。”中國鐘表商協會秘書長張華說。也就是說,這塊標價7400元的機械表,實際關稅大約為200元至300元。按照第一年18%的關稅優惠,只有幾十元的價差;即便按照十年后關稅優惠60%,也只能省下100多元,這里還有個前提:表不漲價。盡管如此,這塊表依然和海外市場有2000元的差價。
降稅并不等同于降價,即使實行零關稅,手表價格下調幅度理論上依舊不會很大。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認為,鐘表價格中,關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最終價格是市場供需決定。此外,他也表示,還有進口環節稅、增值稅、消費稅都不是自貿協議涉及的范圍。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表示,終端消費者最終能否在關稅削減中受益仍難說,產品大幅降價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瑞士手表進口必需繳納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多種稅種,即關稅只是這三大稅種中較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瑞士手表進入內地,在渠道中也會溢價,終端價格能否大幅降低將由品牌商的價格策略決定。瑞士鐘表進入內地,需繳納2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盡管關稅進一步削減,這部分的稅費仍需要繳納。關稅下調將引起品牌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在競爭中手表終端價格下降是可以預見的,但在當前人工、租金成本不斷上漲的當前,運營商之間惡性競爭的可能性不大,價格大幅跳水的概率不高。
關稅下調后,在內地購買萬元以下的非奢華腕表有望與香港等地區持平。“我們必須要把瑞士腕表分成兩類,一類是達到奢侈品消費稅起征點10000元以上的表款;另一類是未達到奢侈品消費稅起征點的表款。”《精品購物指南》鐘表主編康威凱說,前者須繳納20%的奢侈品消費稅,關稅在售價中的占比僅5%;而后者可以說是國人目前主要購買的表款,主要代表品牌有浪琴、美度、天梭等。在降低關稅以后,這些表款的價格就和香港等地區沒有區別了。

以一萬元為界限,進口瑞士表的稅費計算方式略有不同。
以行郵物品進來(郵寄或者攜帶入境)的手表,目前稅率是20%。高檔表(完稅價格在10000元以上的)稅率是30%。另外還有17%的增值稅,完稅價格在10000元及以上的還有20%的進口商品消費稅。
一只完稅價格為5萬元的高檔瑞士表,假設目前關稅為20%,則實行協定第一年的關稅為原來的18%,即16.4%。十年后關稅下降60%,為8%。

注:增值稅計算方式:增值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17%
一只完稅價格為9千元的瑞士表,假設關稅也是20%。

瑞士表在內地的定價機制中,稅費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各品牌運營商在定價策略上看準了中國富裕階層消費奢侈品的攀比心理,連年采取上調終端零售價的策略。一家美資證券公司奢侈品行業分析師俞文靜認為,名表價格下調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由于人工成本,中高檔名表每年都會漲價一兩次,因此在今后關稅下調的大背景下,更大的可能性是名表價格從原來的逐年漲價到趨于穩定,而其他市場可能依然會延續逐年漲價的態勢,這樣一來,價差有望逐漸縮小。
總之,協定后瑞士表價格大跌基本是不可能,關稅的下調對手表終端銷售價格影響并不大,國內手表市場是否會受影響還需等待協定細則和其他相關條例出臺后才能得知。觀潮網綜合報道
信息參考:
1.
瑞士表降價但不會跳水 來源:國際金融報
2.
瑞士鐘表關稅未來10年將降六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3.
瑞士名表零關稅預言成空 算來算去還是境外便宜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