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S Special FROM COLORS, WITH LOVE(來自COLORS,心懷關愛)
這本探討「鮮為人知的世界各地」的雜志將無恨飛鴿(UNHATE DOVE)捐贈給利比亞的的黎波里。無恨飛鴿是“阿拉伯之春”運動(2010年12月始于突尼斯)之后的第一個呼喚和平的紀念物。

2011年12月24日,利比亞,的黎波里。COLORS 雜志將這個象征和平與希望的無恨飛鴿贈送給的黎波里市。這座大飛鴿雕塑由世界各地戰爭中收集而來的22,000多枚彈殼組成。

這座藝術品由Fabrica制作,將于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在利比亞人42年后首慶獨立日之時,正式捐贈給的黎波里。
該活動是Benetton集團 UNHATE(無恨)基金會項目
www.unhatefoundation.org 的一部分。
「飛鴿的正式移交是無恨基金會的第一個行動,具有實際性和象征性。」貝納通執行副主席Alessandro Benetton說,「我們建立基金會的宗旨是抵制仇恨文化。試圖激發全球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心中對參與和變革的渴望,成為他們的領袖和驅動力量。」


彈殼被裝在飛鴿雕塑上,放置于的黎波里大學。這些彈殼由COLORS雜志從戰爭地區的人民那里收集。在那里,戰爭沖突好似永無止境,人民極度渴望和平到來。從孩子們手中,從戰地醫院的手術室中,從在革命中失去子女的母親們手中,從戰亂受害者們那里,一枚枚彈殼被收集起來。
每見到一枚彈殼,就像看到一個人的死亡。雖不是確切的她或他的死亡,但死亡的氣息就在空氣中彌漫,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你是對還是錯?答案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唯一值得捍衛的價值只有生命。


這個「戰爭垃圾」也傳達著 COLORS 特刊 WITH LOVE(心懷關愛)的主題,該期特刊講述那些被監禁的生命的故事,他們甚至沒有自由去選擇站在哪一邊。特刊也包括愛的故事,那些勇敢站出來捍衛生命的故事。就像那50位記者一樣,他們為Shabelle Media Network工作——索馬里摩加迪休的獨立廣播電臺,在250公里左右的區域內廣播并有自己的網站。這些勇敢的記者們,遠離他們所愛的人,住在被路障圍堵的工作室中,以避開Al Shabab(年輕激進分子)的報復。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提供無黨派的信息。
55歲的Mayada決定講述一位女性的故事,因為世界應該知道敘利亞所發生的事情——數月來武裝軍隊不斷血腥鎮壓示威活動,導致數千人死亡。她和丈夫和18歲的女兒逃到黎巴嫩后,一直在殷切期待返回故鄉的時刻,這在她心中是無比重要的。
埃及博主Mina Ibrahim Daniel,科普特人,為自由和社會公正而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他在2011年10月9日的Maspero游行中,與其他24位示威者一同被殺。
Gaetano,來自意大利卡拉布利亞的一位商人,被完全剝奪人身自由。他對警察的言論導致48位Ndrangheta 成員被捕,但在過去10年中,他和他的家人在警察的監禁下生活。他最大的恐懼不是被殺,而是不能成功實現變革。現在,他的自由體現在他勇于留在自己的家鄉、不更名不改姓,以維護他的尊嚴。
WITH LOVE(心懷關愛)特刊包含四種不同語言的版本:英語 — 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該特刊還包含電子版,以實現更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在網絡上大力支持無恨基金會消息的年輕人中傳播。
此「無恨飛鴿」藝術杰作由特刊COLORS WITH LOVE(心懷關愛)的創意總監Erik Ravelo草擬。整個利比亞「無恨飛鴿」UNHATE DOVE項目則由COLORS雜志的編輯總監Enrico Bossa策劃。
電影
Fernando Grostein Andrade 協同制作了此 COLORS特刊。他是一位年輕的巴西導演,憑借一部講述巴西毒品問題的紀錄片《Quebrando o Tabu》而聞名世界。Fernando在 Cine Rincão 為COLORS制作了一個短片,講述了一個來自圣保羅附近城鎮Osasco的27歲青年Paulo Eduardo在咖啡館遇到一起槍戰而如何逃脫的故事。Paulo是一位電影愛好者,他借助Criar Institute的支持,建立了Cine Rincão電影院——一家遠離毒販和街頭暴力,可以讓孩子們盡情享受美好世界的電影院。該短片在博客 www.colorslove.com 中放映,也可通過YouTube等社交網絡來觀看。
博客
www.colorslove.com 博客或
www.unhatefoundation.org 的UNHATE(無恨)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