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蕾絲”已經不再是富人們的專利了,在尼日利亞,中產階級們開始越來越多的購買“蕾絲”質的服裝。據非洲發展銀行的估計,目前非洲地區的中產階級也就是那些收入遠多于基本需要的人已經比10年前增長了60%。
尼日利亞的時裝設計師Folake Folarin-Coker說道:“我們正在重新設計蕾絲,尼日利亞的中產階級市場非常強大,我們在盡自己的努力尋求新的設計方式和理念來滿足這種市場需求。”
而尼日利亞的蕾絲產業也打開了非正式經濟的發展。Adeola女士在尼日利亞的一個開放性市場內開店蕾絲店,這個市場內到處是賣牛仔褲,DVD和一些小商品的小販們,Adeola女士店里的蕾絲都是通過地下渠道獲得的。而諸如三星和西班牙服裝品牌Mango等都看重了這個非正式經濟興起的前景,開始在尼日利亞開設店鋪。這種非正式經濟為非洲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提高了人們的收入水平,同時也改造了城市的基礎設施發展。
經濟學家們估計這種非正式經濟的發展帶來了2000億美金的經濟收入,但是與此同時非洲國家還是在經受損壞的公路,慢性病和污染水源等的影響。政府已經開設各項改善措施,但目前成效不大。
一個澳大利亞駐尼日利亞的官員于1960年開始在尼日利亞從事蕾絲生意,現在蕾絲產業每年的生意量達37,000,000美金。
Adeola女士從1970年開始蕾絲生意,當時她在歐洲旅游看見雜志上的蕾絲廣告,心想著做這方面的生意。但是瑞士的蕾絲價格昂貴,于是她從澳大利亞的家族企業購買大量的蕾絲開始批發生意。來店里的進貨的很多女性向她夸耀開零售店出售蕾絲可以獲得很大的利潤,于是Adeola女士也開始找尋店鋪。Adeola女士都是通過走私的手段把蕾絲帶到尼日利亞,以此來躲避政府禁止進口紡織品的限制令,她出售蕾絲每年的年收入可達200,.000-300,000美金。雖然政府已于去年11月解除了限制令,但是高關稅還是讓Adeola女士選擇走私,有時也要賄賂海關官員。
政府曾多次提及要搗毀諸如Adeola女士這樣的走私店鋪,而另一方面,Adeola女士也深受市場競爭的壓力影響。來自中國的廉價紡織品逐漸占據了尼日利亞的市場,從中國進口的蕾絲產量在2006年就達115,000,000美金。中國的蕾絲價格為15尺45美金,而澳大利亞的蕾絲價格為15尺250-1000美金。這種懸殊的價格差勢必造成激烈的市場競爭,像Adeola女士這樣的蕾絲經營商都開始琢磨著新的進貨渠道。
原文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