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LV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展覽,一時引起全國討論,議題是國外的商業品牌是否適合在國家級的展覽館展出?由此類比到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關于這個問題,既然展都展了,我們也不必多做討論了。單純對這個展覽,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畢竟海納百川是正確方向,博采眾長才能長遠發展。

展覽分4部分,其中品牌歷史上為各個時代冒險家們定制的旅行箱令人印象深刻,當年的旅行家們肯定不是因為它是奢侈品而帶上它爬山涉水,質量、設計和功能性才是真諦。此外,品牌歷史中各地藝術家、名流及藝術家等重量級人物訂制的旅行產品更是反映出使用者的個性與不凡。那就讓大家看看我喜歡的一些旅行箱吧。

這是法國探險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在19世紀末去非洲探險時隨身帶的床箱

這個床箱簡單一些,其實我挺想拎一下好知道這箱子有多重。

這個模型展現了探險者修整時的場景

探險車

這個箱子里裝的工具是用來修車的

旅行時隨時可以停下來記錄

全套西式餐具都收納其中,中西餐飲方式確實區別巨大,咱們這一雙筷子足以

洗漱用品也可以收納其中

孩子的玩具洋娃娃也可以放在里面

這是Karl Lagerfeld訂制的Ipod箱

這是為紅十字會設計的

據說這是為火星旅行設計的,希望早點能用起來

電影《大吉嶺》中的道具,在印度的場景中只有這種樣子的箱子才應景,太現代了還真不習慣。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