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的爭妍斗麗,奠定了其特權與勢利的宗旨。這幾年“時裝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喊得響亮,social media以“新媒體”姿態,突圍而出,比傳統媒體更加激進地宣傳時裝文化,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搭起利益的橋梁。Fashion passion無限蔓延,變形為時裝民主化的革新洪潮,時裝原本的獨特性,卻變得粗淺做作。為鞏固多年累積的特權與資歷,核心圈子亦極地反攻,巧手與閑雜人等保持距離。

然而,事到如今普羅大眾也應該心知肚明,這場民主化的全民時裝運動,已成為一小撮人取締既有規則的篡位和牟利工具。手指不離鍵盤與快門的Twitters + Weiboer(圍脖兒) + Snaparazzi(Snap + Paparazzi)最終目的仍是在業界覓個一官半職、賺取品牌的宣傳酬勞。菲律賓網絡潮人Bryanboy現在亮相補貼費據說以5位數美金計算,街拍博主Tommy Ton入主 style.com網站任專屬攝影師,原本在Blog上發誓不會被品牌金錢收買的14歲博主Tavi Gevinson,現收費替Target生活連鎖店拍宣傳片。美國版ELLE總監級編輯Joe Zee、Anne Slowey公開指出,blog言論只是個人意見與片面發泄,無法與雜志的全面性與專業性相提并論,blogger亦沒有編輯肩負的法律責任、職業操守,blog點擊量與粉絲數更無法取代時裝從業人員歲歲年年的經驗累積。最得益的,仍然是品牌,布下天羅地網直播時裝展后,順勢加速官網網購業務,影響力之深遠已非現場氣氛可以衡量。
現如今,Blogger們時常現身被視為業界“成功”象征的秀場第一排。資深從業員Janice Wong王麗儀(香港明報前時裝總監)、傳媒人黃偉文也在不同場合表示“blogger比編輯更容易獲得邀請函”。從基層做起的各大刊編輯們,看在眼里,不平在心里,有些轉道加入街拍妖孽行列,有些默不作聲自求多福。導致圈內人大爆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前季Dior Haute Couture高級定制秀,坐在第一排的14歲少女博主Tavi Gevinson頭戴巨型蝴蝶結帽飾,肆無忌憚地擋住了后3排視線,意大利Grazia時裝編輯與加拿大時裝節目主持人Jeanne Baker只好在蝴蝶結縫隙中左右搖擺著看秀。相較編輯們措詞謹慎的抱怨,真金白銀購買Haute Couture的貴客當場質問公關“貴品牌請blogger們入席的用意,是覺得他們懂Haute Couture,是你們的消費群體?還是以他們的品味為靈感?”最狠的一句是 “天下有大把的blogger味和街拍味品牌,我只想獨一無二”婉絕品牌盛情。
歐美真正決策層的主編、買手,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在秀前直搗設計師工作室“齋看”,從后門或暗道進秀場,留著大前門給大眾妖孽們別苗頭出花招地互捧,那些“該拍到的卻禁止被拍”的才是fashionista。2011時裝周上,有數個聰明的頂級品牌以“客多地小”為由,席開兩場,一場恭候編輯與貴客,一場招待閑雜人等,暫時平息硝煙。
時裝核心圈內人,手握幾十年資源,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物極必反地以更隱秘更精致更高端的方式,鞏固特權。最突出的,是請辭Gucci六年后復出女裝的Tom Ford。首場秀選址紐約,在social media最熱的當口,他刻意阻絕四通八達的網媒宣傳,以細小的沙龍,私邀女星名模名媛走秀,營造舊時人的親密味道,還原圈內人的特權。他嚴格控制秀場風聲,100位來賓簽下生死狀,不拍照不透露,所有影片與硬照均在統一時間統一公布。Tom說,“提早6個月公布照片根本沒有意義,只有在準備買又有貨買的前夕,才是良辰吉時。”事后證明,blogger是否出席實在微不足道,單使核心圈內人賓主盡歡,Tom Ford女裝已經勝算在握。高級時裝的買者,追求的那份“獨特”,說穿了,就是時裝特權性。
2011秋冬展,Tom Ford同樣的隱秘方式登場倫敦,一切還是那么的“噓~~~” -- 不能說的秘密。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