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時尚界的熱門話題不是什么名牌與fast fashion、與藝術… 那些林林總總花招百出的交叉合作 項目,而是IPO。先是去年法國護膚品集團L'Occitane在香港首次公開招股,成功集資7億美元;早前名牌二手手袋零售商米蘭站招股上市,更超額認購;然后Prada又將于6月14日在香港公開招股,預計集資20億美元。據聞Samsonite 也將于下半年在香港招股上市,Coach則會以第二上市 ( secondary listing ) 的方式發行股票,因其已經是美國上市公司。忽然間香港這購物天堂不止充斥名牌商品,還有高端消費品股選擇,人們搶包包,也搶股票。
米蘭站首次公開招股IPO,原計劃集資 2.71億港元,結果獲得2180倍超額認購,凍資約588億港元,成為香港市場有史以來最受追捧的股票發行和交易。創辦人姚君達亦由昔日在尖沙嘴擺地攤的小子,僅花了十年時間成為上市公司主席,這個獅子山下的致富傳奇令我不由得自省,愚昧的人趕潮流搶購包包,掏光薪水,聰明的人利用潮流賣包包,成為巨富,而我當然是愚昧的一群。早前有雜志訪問我,關于我的服飾收藏,記者只看到部分藏品,已驚問:「可以買到一層豪宅吧?」我只管尷尬地苦笑,大概買不了豪宅,該可擁有幾輛名車吧,如果我不是買了衣服,怨不得。

( Prada 96春夏的60年代風幾何圖案設計,可恨是衣服早已賣給以前章小蕙的名牌二手服飾展銷會,誰想到今天Prada 會推出復刻品,幸虧我仍保留著鞋子)
最先在香港將名牌二手服飾概念變為一盤生意的是章小蕙,時為90年代中后期。當年她辦的是展銷會,以明星和名人的名牌二手服飾作號召。之后又有一些社交界名媛加入名牌二手服飾生意的戰場,經營模式依然是章小蕙的一套。而當年我也有參與章小蕙和另一位名媛的名牌二手服飾生意,作為提供貨源的物主之一,結果賺錢的當然不是我,因為當時沒想過賺或不賺的問題,只是每季添新衣,過時的不會再穿著,家里也沒太多地方存放,將舊衣物丟掉又可惜,難得有這樣的平臺清理自己的衣櫥,也算是對環保的貢獻啊!然而,當初自己以原價買下的衣服和包包作為二手物品銷售,折舊率是非常可怕驚人,約原價一折,還要和主辦方五五分帳!像我的96春夏Prada 60年代風幾何圖案衣服當初買入價約七、八千,二手賣出價約八百,而我只是拿回幾百塊,委實心痛啊!自此以后,我決定與自己的衣服、包包和鞋子共生死存亡!何況今時今日名牌都流行復刻產品, 約十年期便重新推出,不像以前時裝流行周期是25年才來一個循環。Prada 近季便復刻了這60年代風幾何圖案,衣服價錢當然翻倍!如果凡事懂得從投資的角度去想,我便不會虧大本。
相反,若作為名牌二手服飾經銷商究竟有多賺?看米蘭站的成功故事便知曉。2010年其二手產品的毛利率是29.4%, Joyce Boutique 做一手名牌服飾零售生意的毛利率也只約21% 。沒想到當年章小蕙這個生意概念今天竟締造了姚君達的致富神話,姚的聰明是將過往這種名牌二手服飾展銷會模式轉化為實體店,長年經營,也去蕪存菁只賣包包。在這個二手市場混過便知道衣服是沒有二手價值的,只有那幾個經典大牌 Hermes、Chanel、LV和Gucci,別的品牌則須是It Bag,才有二手市場。而且米蘭站歡迎買方使用包包一段日子后再賣回給店方,不斷循環買賣,成本價只會愈來愈低,也吸了一群忠實的OL顧客。
女人為什么沒想到這樣的一盤生意?這樣的商業經營模式?只管飯可以不吃,衣服包包不能不買。
Janice Wong微博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