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an—配飾類驚人的業績,男裝的回歸,全球市場的復蘇,以及2010全年強勁的假日消費,將奢侈品產業推向了自2007年紀錄以來的又一業績高峰。根據貝恩公司和Fondazione Altagamma2011年更新的報告顯示,2010年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一個頂峰,收益漲幅高達12%,1720億歐元(2270億美元)。
在2011年開始的幾個月中,各個品牌已經開始樂享成倍上漲的銷售額,包括零售店鋪和批發代理商在內。
中國市場預期今年將出現25%的增長,美國市場借著各大百貨商場積極的商業策略,銷售預計能夠達到8個百分點的提升。
據貝恩公司估計,2011年內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業績將提升15%,歐洲為7%。日本的銷售額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分析認為他們第三季度的銷售業績能夠平衡前期的損失。這個趨勢成為2011到2014四年內預期銷售提升幅度在5%~6%之間的重要基礎,帶來2140~2210億歐元的銷售額,折合3173~3277億美元(按照恒定匯率換算)。
該研究反映出各個奢侈品集團在第一季度積極的業績表現,以及頻繁的收購兼并活動,諸如LVMH以60億美元收購Bulgari。“奢侈品行業的良好態勢帶來更雄厚的財力,”貝恩公司的合伙人Claudia D''Arpizio說道。“各個品牌都必須從現有市場中投資更多的新興市場,并且同時要在零售經驗和產品方面投資以吸引新的顧客,維護現有顧客資源。而大型的集團則會將投資用于把更多品牌納入旗下。”
伴隨著2011秋冬訂單量的增加和節假日補貨需求的回升,歐洲和美國在2011年第一季度表現出強勢的零售成績。日本在3月11日的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事件后一直處于蕭條狀態,但是隨著重建帶來的GDP增長,日本市場據估計在年底能夠復蘇。中國預計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各品牌紛紛在中國增加直營店數量,包括俄羅斯、中東和巴西在內。
“多元化是這十年期內的主旋律,市場細分和渠道多樣化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D''Arpizio說道。“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夠掌控企業朝著多元文化市場轉變的過程。”
研究指出,中國大陸仍然是銷售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并且將在五年內成為世界范圍內第三大奢侈品市場。中國大陸地區在2010年銷售增長30個百分點達到92億歐元(121億美元),在2011年的增長預計提升幅度為25%。二線和三線城市將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奢侈品牌的擴張新大陸,但銷售同時也會受到有機增長的帶動。消費者越來越專業和成熟,并且有著高忠誠度和對產品更為細化的要求,而這必然帶來仿制品銷售的大幅下滑。店內購物體驗和售后服務將成為成功的又一關鍵性因素。
“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計劃購買,并且會在網絡上搜尋盡可能全面的信息,”D''Arpizio說。“他們對于品牌的認知在不斷提升,并且帶著他們所了解到的信息到店鋪去。奢侈品店鋪提高了中國消費的門檻,更好的消費體驗,更專業的銷售人員以及更充分的選擇。”
隨著奢侈品消費者年輕化,在數字化營銷方面的投資也有明顯的增加。
2010全年內店鋪紛紛開始對珠寶和手表進行庫存補充,帶來了21個百分點的增長。配飾類產品銷售激增17%,服裝提升10%,香水彩妝類提升了4%。亞太地區的銷售整體提升23個百分點,美國增長幅度為16%,歐洲地區增長9%。
美國仍然是2010年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創造了高達480億歐的銷售額(633.1億美元),隨后是日本(180億歐,237.4億美元)和中國(176億歐,232.1億美元)。新興的市場數量和規模顯著提升。巴西在2010年也創造了18億歐(23.7億美元)的銷售,年度綜合增長率預期能夠達到10%~15%。俄羅斯市場銷售額達到48億歐(63.3億美元),其未來三年內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10%。中東銷售額為41億歐(54.1億美元),包括迪拜、阿比扎比、多哈和科威特在內。該地區的復合年增長率應該能夠提升10到12個百分點。印度預計也將獲得5%~10%的銷售增長,在2010年里該國的奢侈品市場份額達到了8億歐元(10.5億美元)。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