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鏤空表
鏤通表(Skeleton watch)雖然本身不屬于復雜功能表一類,但作為一種裝飾技巧,有時也被列為復雜功能。英文名稱“Skeleton”較恐怖,本身含有“骸骨”之意,即是說這種表只剩下骸骨——各種機件像穿透視裝那樣,暴露無疑。諸如擺輪的來回擺動、擒縱器的一擒一縱、過輪的加速作用等,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制造鏤通表,要有很高超的技術,由于要暴露“本錢”,所有有些透視表還對零件和夾板上精雕細琢,例如刻花加藍,銼成龍鳳呈祥或祥云朵朵,因而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
平均時差
所謂“時間差”,指平均太陽時間與基于真實天體運行的恒星時間之差。平均太陽時間即常用的時計指示時刻,亦稱平均時間。實際上每天的長短并不相等的。長者有24小時14分,短者僅23小時44分。人們取其平均值每天24小時,是為了日常生活上的方便。恒星時間不以太陽為測時的標準,以另一位置固定的恒星為準,一晝夜的時間為23小時56分41秒。此法更精確,適用于天文學和太空科學,但用于日常生活方而會脫節,諸多不便。
平均時間和恒星時間每一年只有四次完全一致,其余時間都有差異。寶璣在十八世紀研究過時差指示功能,在懷表和柜臺鐘上都加設過可以指示平均太陽時與恒星時間之差的字盤。
另外還有一種時差,稱為地區時差。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各國閉關自守,時間標準已無法適應世界性的要求。因此,1880年英國一法律形式確立了格林威治標間(GMT)。其后世界各國相繼認同。把全世界自東到西劃分為24個時區。以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天文臺為零度,通過零度的這條線叫子午線(meridian),由它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全世界自東到西劃分為24個時區,每區經度15度,與鄰區的時差為一小時。這就是地區時差。

飛返式指針
它的特點,在于令指針到達刻度終點時能重新返回原來位置。一般的表針均作圓周運動,旋轉一圈時剛好返回原位,所以終點總是下一輪的起點。而飛返式指針的功能則不同,到達終點的指針不在繼續前進,立即彈回起點,從而使不斷地轉動變成一種往復運動。它主要用于60分鐘刻度和日歷指示等方面,但最近有的表開始在秒指示方面也別開生面地采用了這種方式。
飛返啟動時計
飛返啟動時計,就是“瞬即回到原位開始下一次計時”之意。在一般的計時表中,要進行下一次測量時,必須經過“停止”、“回零”、“開始”三次按鈕操作。在配備了飛返式計時功能的表上,人們只須要按一次“回零”鈕,就可以使所有的表針立即回到原點,重新開始測量。這本是法國海軍航空兵為了節省操作時間而開發的一種特殊功能,現在只有極少數廠家在手表上配備這一功能,因此備受矚目。

陀飛輪
陀飛輪是鐘表大師寶璣發明的一種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有“漩渦”之意,陀飛輪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寶璣發明陀飛輪,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造成的機件誤差。
機械式時計之所以能按一定的節奏循規蹈矩地走時,全靠擒縱裝置的精確控制。如果擒縱調整機構本身的動作不準確,時計便隨之失準。造成擒縱裝置動作不準確的罪魁禍首是地心引力。調速裝置中的擺輪是利用游絲的彈性來完成擺輪運動的。由于游絲總是以一定方向卷動,所以時計的放置位置姿勢(上下左右的位置)變化時,這一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也會使軸承的摩擦力發生變化。于是便產生了一種稱為“位置差”的精度誤差。例如,將手表放置在平面上是,就和戴在手腕上經常擺動時不同,產生了或快或慢的差異。十七世紀末,人們對鐘表精度的要求顯著提高,再無法容忍這樣的“位置差”。于是,寶璣便挖空心思,尋求解決的絕招。他想:擒縱裝置之所以受重力的影響,是因為它的機件處于固定的運動狀態,如果使這一部分的位置不斷地改變,方位不同會導致絕大多數情形下抵消重力的作用。根據這一構思,寶璣想出了一個巧奪天工的辦法。他把這個擒縱調速系統安裝在一個框架(Carriage)中。這框架以一定的速度不斷地打轉。當擺輪在某一位置受到某一方向的重力影響時,到另一位置將會受到另一方向的重力影響,框架不斷地轉動,擺輪的位置也隨之改變,從而接受各種方向的影響;換言之,在宏觀上,各種方向的影響將相互抵消,等于沒有影響。即使在當今的手表上,陀飛輪也屬于機械式復雜時計的豪華配備。它代表了最高水準的技術,因此,能生產這種時計的廠家并不多。
問表
問表具有打響裝置,即使在夜間也可以知道時間。它的表殼一冊設有按鈕或撥摯,可以啟動小錘敲響表內鋼條(簧),叮叮當當地報時。打簧表在沒有電燈的時代用處很大,夜間夢回,隨時可以知道是什么時刻,問表一詞即由此而得。 問表還可以按所問而分為不同種類。Minute repeater是三問表,細微度到分鐘,此外還有兩問(報刻)和五分問(報完小時后每五分鐘響一下)。三問表是一報時,二報刻,三報分。例如按一下鈕,表內發出一下低沉的鑼聲,兩下雙聲響,七下高音單聲響,則表示1點37分,這是因為它把30分鐘劃分為兩刻鐘,所以只響兩下雙聲響,再以七下高音單聲響表示剩余的7分鐘。這種音響報時方式從古就有,包括中國的打更和西洋的報時鐘。初期的西洋鐘會定時響鐘,稱為自鳴鐘。到十七世紀,又增添了問時功能,按按鈕響鐘報出當時的時間。十八世紀,懷表上也開始有了同樣的功能。
萬年歷
“萬年歷”表是中國人的一種夸張俗稱,但英國人更加夸張,稱之為“永久日歷”表(Perpetual calendar)。其實所謂“永久”只是說無須人手調校,如果天天上鏈,不需要調整可以指示正確的日期,并非不上鏈其日歷也能永遠或一萬年不差。以為每四百年一次的閏年二月只有28日,萬年歷表大多只能準確指示到2100年,IWC在1985年推出的“達文西”可以自動指示至2500年。萬年歷表屬于復雜機械表,可以指示日期、月份、星期,甚至可以指示年份和自動調整閏年。
計時表雙秒針分段計時表
這種計時表有兩支時計秒針,在停止狀態下,這兩支秒針是重疊在一起的。按一下時計按鈕,兩只針同時起步。再按一下,一支針停止,另一支則繼續進行計時。這就是兩支秒針可“分割”開來使用的含義。另外,再按一下時,另一支秒針即時停止。這就是說,人們可以通過機械的方法,準確地“記憶”第一支秒針停止后至第二支秒針停止時所經過的時間。
天文臺表
天文臺表是高精度的精密時計,所以也可以干脆叫做精密時計。手表上有“chronometer”字樣,表示它經過瑞士官方所認證(COSC: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
計時表
一般的表,連續地指示時間的消逝。計時表則有所不同計時表(chronograph)是一個專業名稱,其中的chrono在古英語和拉丁語中是“時間”的意思,而graph在英文中表示“記錄工具”。,它可以隨意記錄任何一段時間的長短。標準計時表有30分鐘或12小時的計時功能。表面中央的秒針,平時停在零點的位置。為了顯示時計在行走中,大多加設一個恒動小秒針。計時表分兩種,第一種只有一個測量對象的普通計時表,另一種是有兩個測量對象的雙秒針分段計時表。
防磁
機械表機芯中有些金屬零件容易帶磁,這往往是造成故障產生的原因。三十年代IWC開發航空表時已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時計史上立下了豐功偉績。當初的防磁方法采用軟鐵制造的內表殼,減少機件被磁化的可能性,對機芯當然亦兼有雙重的保護作用。后來更徹底,干脆改用非磁性材料來制造零件。
潛水表
顧名思義,潛水表就是潛水用的時計。一般的防水表不能潛水,潛水表一定要符合嚴格的規定。簡單的說,潛水表要有更高的放水性能,有可以測量潛水時間的旋轉式外圈(有防止反向旋轉設計),有便于在黑暗海底讀取時刻的夜光指針和刻度。潛水是一項危險性的活動,切勿戴“潛水外形”的運動表潛水;這類表只是設計仿照潛水表,經不起深海的壓力考驗。
小時跳字
這是一種以表面小窗指示12小時中的各個鐘點的機械,分針每經60分鐘,該小窗就彈出下一個數字。具有這種功能的表統稱為“跳字表”或“跳時表”。
防水防塵功能
玻璃和后蓋的接合處都加上墊圈,并采用旋入式的表把,便可以防止液體和塵埃的滲入。這個表一般稱為“防水表”或“放水防塵表”。早在二十年代,勞力士就已經開始采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放水方案。防水性能通常按耐壓水深過分其等級。日常生活表種的放水性能一般只達到30米(三個大氣壓),游泳表達100米。
世界時計
世界時計(Worletimer)是戰后為了滿足旅行時代要求而粉墨登場的時計。它能夠以格林威治標間(Greenwich Mean Time)為基準,可以使世界各地的時刻一覽無遺。多數世界時計上刻有大都市的名稱和當地的時刻,可同時指示兩個地區的時間,名堂頗多,例如“雙時區”、“第二時區”等,但基本原理完全一樣。
響鬧
可以設定響鬧時間的表叫鬧表。設定時刻之后,到時就會有一支以高速震動的小錘敲響表殼后蓋的突起處提醒時間已到。另外還有一些以音樂或某種聲音報時的鐘表,如“打簧表”(Repeater)和“音樂表”(Musical watch)。

動力指示
指示出機械鐘表發條余力(發條卷緊的程度)的功能稱為動力指示。通常是在表面上開一個扇形窗口,或以指針指示該余量。

月相
有的表在表面上設有指示月亮圓缺的小窗口,該功能稱為“月相”指示。眾所周知,月歷亦稱陰歷,它也是表示自然界時間變化的一種方法,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中國,使用陰歷的人很多,因此這種表在現代仍有生產價值。
日歷表
在字盤上開一個小窗,以數字指示一個月的三十一日,具備這一功能的就是日歷表,因為稱為date。日期指示大多采用數字式,但也有指針式的指示,由日期指針指示分布在表面上的數字。另外,有星期指示者,因為稱為day。除了日期和星期之外,還有指示月份名稱者,一般稱之為“全日歷表”(Full Calendar)。由于月有大小之分,所以在一般的日歷表上,需要加設日歷調整裝置。

小三針,大三針
在表面上再加設一個小圓盤用來指示秒的表,俗稱“小三針”。該秒針,直接安裝在四輪的輪軸上。它通常位于表面的6字處。在個別鐘表上也有位于10字、9字、8字、3字等處者,但很罕見。

至于秒針與時針、分針位于同一中心軸上的,稱為“大三針”
在奢侈表中為什么手上鏈表反而比一般的自動表誤差大
現在市面上的高檔自動表(像勞力士、歐米茄等)都經過天文臺的認證,要求走時誤差在-4秒/天到+6秒/天之間。相反,各奢侈表廠商,對手上鏈表的要求側重于所用的材料,一般都為貴金屬;及表的厚薄程度,設計的都十分薄。廠商認為奢侈表的消費群多為白領或老板之類收入頗高的人群,這類人往往擁有數塊手表,會根據場合而佩戴不同款式的表,像這類用貴金屬制成的奢侈表通常是被認為宴會表,佩戴這類的表,最主要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對表的本身并不十分注重其精準度,因此大都為兩針表,甚至不具備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