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并購風潮登陸亞洲市場。
由于面臨經濟增長緩慢以及各種挑戰,美國和歐洲的買主開始將收購視野投向亞洲公司,這些亞洲公司大都從純生產商發展成為了品牌商,有一定的財力來開拓全球市場,他們也正在尋找西方品牌來實現其拓展國際市場的野心。
目前有兩種類型的亞洲買家,不管哪一種他們都是想要更好的了解美國市場。其中第一種類型的亞洲買家是想找到登陸美國市場的機遇。另一類亞洲買家是想通過已有的采購、生產、貨品企劃等能力來進一步挖掘市場。
盡管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交易成功了,但是觀察家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今后亞洲買家將面臨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等眾多壓力,這都將迫使他們尋找其他途徑來促進增長。
2010年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品牌的案例有:男裝巨頭Trinity Ltd.以5300萬歐元現金收購巴黎時裝品牌Cerruti。Trinity Ltd.隸屬于Li & Fung集團,之前就擁有Cerruti 1881男裝業務中國區代理權。
本月初,中國光明食品集團計劃收購維生素連鎖企業GNC Holdings,如果本次交易成功,光明集團將出資30億美元。GNC Holdings于去年9月份以3.5億美元申請IPO上市。
英國投資公司Emerisque Brands的CEO Ajay Khaitan在本地和海外收購之間徘徊。“美國品牌有它的價值,那些面向亞洲、俄羅斯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歐洲品牌同樣具有自己的價值。亞洲人在講到奢侈品、高檔成衣的時候都會想到歐洲品牌,談及高品質、價格適中的品牌時則會傾向于美國品牌。每年都會產生一些首次進入品牌消費市場的亞洲中產階級,對于商家而言,只有快速構建零售分銷系統和完善供應鏈才能夠搶占這些初級品牌消費者,只要在一開始就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那么在挖掘市場份額上就具有了優勢。”
投行The Sage Group的管理總監Frederick Schmitt說:“亞洲買家對美國品牌特別感興趣。因為相比歐洲品牌,美國品牌的增長要稍快一些,而且歐洲企業的勞工問題較為復雜,也不便于企業收購后的重組。盡管遭遇金融危機,但是美國還是有很好的品牌和富裕的消費階級。如果企業想要獲得這些美國消費者,那么他們不得不進入美國市場;如果他們想要讓消費者喜歡他們的品牌,那么收購一個美國品牌是最好的方法。”
Frederick Schmitt從中國和日本的買家身上看到了很多利益點。他指出中日廠家隨著生產能力的較大提高,他們都希望通過建立自己的品牌來產生更大的效益,行業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