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機會,在于通向成熟和現代的道路中,還有很多的選擇,這是同香港最大的差異。
聽說,年底GAP要來中國,搶灘快時尚品牌早已為患的十里洋場。看得出來,時尚的“洋槍洋炮們”攻占內地市場的橋頭堡,必首選上海,其次北京。尤其在上海,自從近幾年,“快時尚”潮流在這里登陸,頓時風雨大作,掀翻了東方時尚的慣有模樣。什么西班牙ZARA、瑞典H&M、德國C&A、日本UNIQLO,加上還尚未進入的美國GAP、FOREVER 21,英國TOPSHOP、澳大利亞COTTON ON,簡直時尚版的“多國部隊”,套用陸川電影《南京!南京!》的格式,人們可以大聲地吶喊:上海!上海!
幸好,中國時尚界也有“民族英雄”。美特斯邦威旗下ME&CITY,深圳品牌UR,紛紛在淮海路駐扎,與世界強手們展開了一場面對面的肉搏戰。不管表現如何,勝負如何,人家畢竟站在了那里,并且付出了不菲代價啊。
按照我的時尚理論:代表性的時尚場所、代表性的設計師和設計師品牌、代表性的時尚活動。淮海路,憑借快時尚的濃重硝煙,成為代表性的時尚地點,落定為滬上坐標。從中國的城市來看,香港還是上海,或者北京,代表性的時尚場所,一點都不缺少,甚至堪比法英美意日五國大都市時尚標志性地點。這再次證明了:只要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不過,硬件容易建設,軟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就順藤摸瓜說到第二個代表性——代表性的設計師和設計師品牌,在上海這塊地方還處在牙牙學語階段。時尚創意場所,星羅密布在上海的里里弄弄,眾多設計院校亦在這里上演群英薈萃。在人來人往的街頭,在潮人們的衣裳中,人們看到了時裝設計師的新生力量,而上海本土時裝周,亦不遺余力地為這些設計師們搖旗吶喊,不要嫌它的粗糙,不要怨它的單薄,于千百百城市中,于萬千千人流中,它至少在前行著,雖然躑躅,雖然緩慢。
上海的機會,在于通向成熟和現代的道路中,還有很多的選擇,這是同香港最大的差異。當淮海路的快時尚之風引領全國時,驕傲、無聞、有點孤單的設計師們在長樂路、泰康路默默耕耘著;在成衣零售巨獸們的罅隙間,她們孤傲地生存著。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未必不可能。別說時裝設計是富二代子女“揮霍”的另外一種形式,偉大夢想從來都是能想敢想的人,去用昂貴的成本實現的。而真正關于時裝和中國設計的夢想,在這邊土地上,依舊稀缺。
標志性的地點、人物和事件,無論過去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都留下了蹤影。由此,人們在這座城市的前生今世中,將時尚體驗,將生命延續……
閱讀原文請點擊
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