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一個法國裁縫來了”,帶來了入主中國的第一個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皮爾卡丹;
1981年創造永恒經典象征的Chanel從歐洲遠赴中國;
1983年Cartier到中國注冊品牌;
1992年LV正式進入中國;
1993年Burberry格子風悄悄刮起;
1993年 Chanel告訴中國女性什么才是自信、獨立、現代的新女性;
1996年Gucci開始讓人們體會到奢侈品牌的摩登感;
1997年christian Dior引領人們進入追求個性消費時代;
1998年Giorgio Armani告訴你不知道要穿什么的時候,穿Armani就不會錯;
進入二十世紀,Tiffany 、Valentino款款走來;
2006年一部《穿Prada的女魔頭》更是讓Prada成為時尚王國里權威者的不二選擇
……
縱觀這近三十年奢侈品在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中國奢侈品消費群體也從一開始對奢侈品的敬而遠之,到之后的盲目跟從,再到現在的理性選擇,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蛻變和飛躍。
購買奢侈品是生活品質的追求
據iResearch 2009年權威數據統計,年齡在20歲以上,專科以上學歷,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城市白領中,有9成購買過奢侈品,另外有9成未來有計劃購買奢侈品。其中近50%的被訪者購買奢侈品的主要動機居首位的是——追求生活品質,這相對于前幾年大部分消費者只憑一時沖動,或不顧及自身能力盲目追趕時髦的心態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更為理性和成熟的消費行為體現。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庶的今天,更多人追求的是質量而非數量。一件質地優良的服飾能更好地襯托一個人的氣質,一個做工精良的包袋可以使用很久卻永不失經典,一條Hermes絲巾就是能有那種讓你昂首挺胸的魔力。這些都來源于細節,奢侈品通過對自身的苛刻換來了其擁有者的欣賞,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必定會對生活有所要求,與此同時生活帶給她的也將會是無與倫比的高雅和精致。

更高的性價比永遠是王道
現在,大牌不僅只在專柜能買到,海外代購,旅游購物,網上商城……這么多渠道讓白領們選擇的余地也越來越多,怎樣通過這么多渠道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優良的品質、合理的價格是這群人首要考慮和對比的因素,同時又能很好地享受售后服務、增值服務和個性服務也是他們所追求的額外購物價值。無論是月入三千的小白領還是過萬的中高層管理人士,在消費一件奢侈品時都會權衡這些因素,以達到心理的平衡點。

讓我們來看下幾種主要購買奢侈品渠道的優勢比較:
[海外代購]
優:可以買到本土沒有的款式;價格低于國內價只需付少許代購費;
劣:收貨時間久
目前很多網站設有代購專區,如onlylady福利社,名品導購等,但多以個人名義開設,需考慮其真實性和安全性。
[旅游購物]
優:能在當地打折季淘到便宜的名牌商品;
劣:會遇到斷貨情況;
歐洲某些國家一年會有兩季進行瘋狂打折,香港也是很多血拼人士每年必去之地,但除去車馬費,食宿費等開銷,又要冒著斷貨的危險,旅游購物也只可偶爾嘗試。
[網上商城]
優:方便快捷,價格優勢;
劣:信譽度和可靠性值得商榷;
網購奢侈品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接受和認可,奢侈品網店也隨之發展壯大,目前國內幾家知名奢侈品網站,如美西時尚(www.meici.com)、msn購物、龍兮奢侈品網都是做得較為成功,也有很高信譽度的專業奢侈品購物體驗網站。其中,美西時尚網因其商品全部是從歐洲直接近貨,所以售價基本是國內專柜價的7折,這個優勢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除此之外,美西時尚還引進了美國先進的奢侈品護理工藝,真正讓消費者體驗到什么才是最先進、最專業、最全面的尊貴奢華享受。
不盲目追崇打折促銷
今天Gucci又打折了,明天Coach要降價了,對于精明的白領們來說,選我喜歡才是關鍵,他們更多在意的是商品本身,而名目繁多的打折或促銷只是給自己一個做多選題的機會,有對味的固然幸運,沒對上眼的也不會覺得過了這個村就沒這么店。在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大環境影響下,白領們正從原來的沖動性消費向主動性理性消費轉變,他們更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奢侈品能帶給自己些什么,也更善于利用奢侈品來完美自己的人生。

縱觀未來趨勢,將會有更多世界級奢侈品進駐中國,而中國的消費者通過這十幾年的培養和熏陶,眼光會更加犀利,頭腦會更加清晰,心態也會更加成熟,我們不要做奢侈品的奴隸,而是要成為它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