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T中文網上看到范妮莎•弗瑞德曼的一篇《接送孩子的著裝禮儀》,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突然很有感慨。
盡管這兩年代表時尚生活方式的明星紛紛以生孩子為“時尚”,引領“辣媽”風潮,但無論如何,從一個平常媽媽的角度來看,時尚與媽媽角色之間的確很難找到平衡點。
時尚總是與光鮮亮麗或華而不實相聯系的,而媽媽這個角色與這種特指的生活方式幾乎是背道而馳的;就象某些過來人說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母親的一部血淚史”,作為大多數的平常母親,總逃不脫喂奶喂水、把屎把尿、夜啼安撫------,再不食人間煙火的玉女,榮升為媽媽后也不得不腳踏實地、回歸瑣碎生活。其代價往往不是蓬頭垢臉也落得疲憊不堪,能“整潔“就不錯了,還哪顧得上“時尚”?等到哺乳期結束或重歸職場,已是一番煉獄般生活后的重生,對生命或時尚都有了回歸本質的看法與詮釋。
我曾經經歷過的尷尬是:在孩子10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裹上了有流蘇的波西米亞風格的大披肩企圖令自己回到那種稍帶藝術氣質的樣子。當我抱著孩子出現在我的姐姐面前時,她以犀利的眼神看著我,以一位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任何帶著孩子的時候,你都必須首先考慮實用與簡便!”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你會進一步發現:衣著成為人們判斷你是否是稱職母親的標準。當然,你依然可以“時尚”,但絕對不能“超級時尚”,因為你如果過于光彩照人會使你看上去與周圍的家長或學校氛圍那么格格不入。很顯然,學校更多是表現家長責任感而非時尚品味的場所。即便這是個倡導表達自我的時代,但你依然必須穿得符合孩子的眼光或他周圍人的目光。當我某次從某個品牌秀的活動現場匆匆趕到幼兒園開家長會的時候,我的高跟角斗士涼鞋、燕尾服式的夾克和其他媽媽比起來如此格格不入,讓我如坐針氈!通常學校的媽媽陣營由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組成,全職媽媽隨意甚至有些平庸的穿著在這里天經地義,而職場媽媽得體或稍有些時尚元素的穿著在這里已經非常值得稱頌。穿著這樣“High fashion”的唯一收獲是其他媽媽有些異樣的眼光,她們也許心里會暗暗在想“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為什么要穿成這樣?”
即便明星,也脫不開如此的尷尬。就象范妮莎•弗瑞德曼在文章中寫道:仔細看看最近報紙上對維多利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出現在洛杉磯她孩子的學校時那身“夸張”裝束的評論吧。她從頭到腳一身皮裝,其中包括一件墊肩的Balmain皮夾克,以及鑲滿柳釘的Dsquared皮褲;或是madeformums.com網站對克勞迪亞•席弗(Claudia Schiffer)和埃莉•麥克弗森(Elle MacPherson)“接送孩子時髦裝束”(完美合身的牛仔褲、套頭衫、平底鞋、脖子上優雅隨意的圍巾)的贊美之詞。
而44歲的Sarah Jessica Parker有三個孩子,為了讓自己孩子不覺得尷尬,Sarah選擇在去學校接孩子時穿著的和普通媽媽一樣。她說:“時尚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想許多媽媽一樣快速穿衣服,就是為了不讓兒子們尷尬,這雖然令許多人失望,但我兒子會很滿意。”
作為媽媽的生活是與個人化的、甚至特立獨行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無論在功能性或社會性上。從功能性上來講,帶孩子是讓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最好方式:當你一身優雅地帶著孩子來到某個高級餐廳,準備來頓大餐時,孩子興奮地撥弄著刀叉,一不留神把玻璃杯打破了;然后又緊急要 “尿尿”------,一切足以讓你在手忙腳亂的“救火撲火”中失去所有精心打造的精致與矜持!從社會性來講,當你出現在孩子的學校,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孩子。你得盡量表現出符合大多數父母期望值的“正確”形象,而不至于被人貼上“異類”的標簽,甚至令你的孩子感到羞愧!
無論如何,媽媽是最具犧牲精神的職業,在做媽媽的日子里讓我們扔掉10寸的高跟鞋,褪去猩紅的指甲,在這里,更親民、更平和,更隨意,或者加入一些適度的時尚、適度的裝扮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