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漢的絲綢之路開始,東西方的文化就開始慢慢交融,這種文化的傳播方式使得一些原本沒有的東西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到了唐宋時代,那正好也是整個中國古代制造工藝zui發達的時期,許多著名工藝品都是在那時候誕生。
比如我們熟知的“唐三彩”陶瓷,還有“龍泉寶劍”,以及“蒔繪”壁畫等等。這里面有些技藝傳到了國外,但也有一些國外的技藝傳到了我們手里。
編輯今天重點要說就是一項從外國傳入“中國絕技”,這項技藝因為太有名,所以許多人都會認為是“中國發明”。話不多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鬼國嵌”在隋唐時期,中原王朝除了有吐蕃、高麗、回紇、天竺等附屬國,還有一個叫大食國的附屬國。這個大食國也不例外,每年都會向中原王朝進貢。特別是盛唐時期,這來自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進貢最為頻繁,其中的貢品就有一種叫“鬼國嵌”的東西。
這種東西其實就是拿唐朝產的白陶瓷,然后使用一種特殊的涂料在上面作畫。由于大食國被人稱為“鬼國”,所以這種彩繪陶瓷最早也叫“鬼國嵌”。
琺瑯彩在鬼國嵌傳入中國之后,這種東西受到了皇家的喜愛,于是在朝廷的推動下這種工藝在中國發展了起來。特別是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民間的開始設立了許多鬼國嵌工坊,并且開始融入我們自己的技術。
后來,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這種技術的進口版本和國產版本開始在珠三角匯合,并逐漸開始傳到全世界。1918年,這項工藝在中國正式命名為“琺瑯”。
琺瑯制品琺瑯其實是一種彩繪技術,也是一種涂料技術。其中使用的材料有石英、廠石、硝石等等,然后在加入鋁和錫等氧化物,經過1000度的高溫燒制而成。
最初這種工藝是使用在陶瓷上,后來也有使用在壁畫上,到了現代制表師直接把用在了腕表上。在腕表上使用琺瑯工藝有著一種非常驚艷的效果,它時刻都會保持光澤程度,并且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
琺瑯腕表其實琺瑯工藝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除了高用氧化物高溫燒制之外,還要在色彩上調配和繪制,所以一般有琺瑯彩盤表的腕表都是屬于高級腕表。比如說寶璣的5367經典復雜系列,他就是全琺瑯表盤是繪制,其中包括時標和logo。
還有就是Graff與街頭藝術家Métiers d’Art合作的腕表,這款腕表是用180度的“低溫”方法燒制,所以在表盤的色彩更加豐富和平滑。
這項琺瑯工藝雖然不是由我國發明的,但經過歷史的演變之后卻帶有了我們自己的設計彩。直至現在,我們的國產腕表還在堅持使用中國風格的琺瑯工藝,這種制表精神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