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什么東西越薄越好?那當然是…表了!今天來見識一下超薄表的朋友圈。這時候你可能會下意識的看向自己的手表,心里想著“我這表也不是很厚,算不算超薄表?”或者是“我的表很厚,要不我換一塊超薄表試試?”。先別著急,了解一下再做決定也不遲。(來源:時裝男士)
超薄表的產生
你也許會問手表品種那么多,為什么要選擇超薄表呢?如果你不是行家里手,對手表僅有最基本的時間需求的話,那你首要考慮的第二點則是便捷,正是如此懷表才漸漸退出了我們的視線,它不夠方便,也過于厚重,超薄表在這一點上又遠遠超過了普通手表。
這意味著什么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手表尷尬的卡在襯衣袖口的情況,我相信不管是在電視劇里還是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男士在剛穿好西裝后習慣性的晃幾下手腕,好讓手表順利進入袖口,超薄表則可以輕松做到這一點,你無須多此一舉,它也能自然滑進去。
超薄機芯,也是各大品牌在為復雜功能鋪路。在歷史上,除了少數幾個品牌將超薄作為一種特色。對于表廠而言,開發一枚復雜機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功能越復雜,機芯就越大越厚,所以如何讓復雜機芯能夠做到比較薄,還比較容易實現呢?
那就是先開發一枚超薄機芯,再加上附屬功能結構,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百達翡麗、積家等當初開發超薄的機芯,就是為了增加功能,不用每種品類的手表都要單獨研發機芯。
什么算超薄?
對于“超薄”的概念至今也沒有具體的定論,沒人知道十幾年后的今天手表會不會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厚,畢竟當時用“大哥大”的時候也沒想過智能手機的普及。隨著科技進步,更為精密的儀器使手表不斷推陳出新,大家對“超薄”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
通常“超薄”指的是一個是機芯厚度,另一個是整體厚度。還有一點格外重要,這里所說的超薄表使用的是機械機芯,超薄表的準入門檻并不低,放眼望去整個行業里擁有超薄機械機芯核心制造技術的品牌屈指可數。
部分品牌為追隨超薄表的噱頭,推出超薄石英機芯表但這不是真正的技術,石英表的厚度一般在7mm以下,而機械表的厚度則在8-12mm之間。機械表以機芯內部的發條為動力帶動成百上千個細小零件推動表針走動,石英表則是固定機芯加電池,自然會機械表更薄,上圖中這款Concord Delirium腕表整體厚度僅0.98mm,如果是機械表就堪比人間奇跡了。
最低調的復雜
超薄究竟難在哪里?有人戲稱這是一個“自虐”的鐘表門類,不僅要考慮厚薄的問題,近幾年也拓展到了計時、陀飛輪、三問、鏤空等性能上。在降低厚度、增加性能的要求上還需保證質量,如果因為過薄,僅打開表殼機芯就會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傷,那就意味著返修約等于更換新的機芯,實屬得不償失,所以它的“難”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將一枚常規機芯做薄,除了將夾板做薄些,將輪軸做短些,還有一些固定套路可循。對于自動機芯來說,首先是對自動陀的處理。一般的自動上弦機芯自動上弦部分都比較厚,一個是上弦部分的齒輪,一個是自動陀本身,因此將自動陀從機芯上方移除,機芯厚度就會下降不少。
珍珠陀和邊緣自動陀是兩種有效的方法。珍珠陀的英文名為micro-rotor,問世于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人們對超薄機芯的追求誕生偏心陀設計,讓傳統時針、分針和秒針的中心軸承以及擺陀為軸心厚度改成時針、分針為軸心,并將自動陀做小,從常規機芯移到主夾板上,機芯厚度就會變薄,另外珍珠陀一般都是單向上弦,沒有了換向齒輪,對降低機芯厚度也有所助益。
珍珠陀因體積小受手部擺動或地心吸力的影響也自然較少,但這樣會相對降低機芯的運轉能力,為了最大程度上克服這一缺陷,很多品牌都會不惜血本采用貴金屬材質制作珍珠陀,如黃金、紅金、白金、甚至鉑金以增加慣性,超薄手表造價不菲名副其實。
邊緣自動陀相比珍珠陀“親民”了許多,也是當下降低機芯厚度的通用手段。使用邊緣自動陀雖然增加了一些機芯的尺寸,但會明顯降低機芯厚度。有的邊緣自動陀將擺陀的邊緣放置在機芯外側的滑道里,比如積家的920、江詩丹頓1120,或者有的就干脆將自動陀做成滑塊,放在機芯邊緣,像寶璣的超薄陀飛輪。
從結構上降低機芯的厚度,但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難度還不在結構上,而是在更基本的方面,如何將每一塊機芯夾板、每一個齒輪和每一顆螺絲都做得更薄,并將零件的精度控制在特定范圍內,這就對生產設備的要求極高了。
到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超薄機芯零件的組裝對制表師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需要經多年訓練才足以擔綱超薄腕表的裝配,在組裝過程中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將夾板刮傷,或者造成零件的損壞。因此,超薄機芯的零件的淘汰率會遠高于正常的手表零件,這是超薄表制作成本高居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超薄表的“朋友圈”
在機械超薄表的圈子里,能排上名的還是這幾家傳統老牌,以伯爵、積家、江詩丹頓為主,伯爵推出全球第一只手動上鏈超薄機芯9P、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自動上鏈機芯12P,積家手動上鏈849及自動上鏈920、889,江詩丹頓以積家920為基礎開發的1120等傳統機芯。但近年來,朋友圈迎來一位新人,寶格麗帶著它的Octo系列成功“上位”,快來進入超薄表的朋友圈一探究竟吧。
要怎么說伯爵表的地位呢?伯爵以其傳統精雕細琢的瑞士老牌制表技藝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其中包括中國的萬里長城),可謂是無出其右。
1874年,喬治·伯爵(Georges Edouard Piaget)先生在La Côte-aux-Fées(瑞士政府后特將這一村落稱為伯爵村)的家族農舍中成立了制表工坊,開始制造精密腕表機芯,自此開創了品牌的創作歷史。
1943年,Piaget伯爵家族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也對品牌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將Piaget伯爵登記注冊商標。
20世紀50年代末,Piaget伯爵秉承創新精神,著手設計和生產超薄機芯,并將其發展成為品牌的標志。1957年,伯爵推出著名的9P手動上鏈超薄機械機芯,厚度僅為2mm,成為超薄腕表工藝的重要里程碑。1960年,伯爵的制表師推出厚度僅有2.3mm的12P機芯,是世界上最纖薄的自動上鏈機芯,掀起了一場真正顛覆性的腕表革命。
這兩款機芯的橫空問世,奠定了伯爵在超薄表不可撼動的地位,之后許多衍生產品均是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
不僅是手表,伯爵也在頂級珠寶領域開疆拓土,并將二者巧妙結合,1960年代推出第一款珠寶腕表,在1990也推出了自己的Possession珠寶系列。
超薄是伯爵的核心文化和歷史傳承之一。自擁有了9P和12P兩款性能卓越的傳奇超薄機芯以來,伯爵就因各種超薄表款而聞名業界,多年來經久不衰。
伯爵發布的全球最薄概念性腕表“Ultimate”腕表,腕表厚度僅為2毫米,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世界最薄腕表”世界記錄。
為了達到這一史無前例的2mm厚度,伯爵在手表的設計上可謂煞費苦心。比如,品牌沿用了之前創造世界超薄記錄的兩款腕表900P和910P上使用的“將表殼和機芯結合為一體”的設計理念。品牌的工程師選擇去掉了機芯的基板,并將機芯直接置于底殼之上。
2017年,伯爵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為慶祝Altiplano系列和超薄9P機芯面世60周年,隆重推出Altiplano Ultimate Automatic表款,僅4.30mm的厚度再創奇跡。
Altiplano Ultimate Automatic的創作概念與900P機芯如出一轍,擺脫機芯和外部元素分野的枷鎖,成為全球最纖薄的自動腕表。機芯和表殼融為一體,后者充當主夾板,裝嵌219顆纖薄零件,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部分零件與頭發厚度不相伯仲,某些齒輪僅厚0.12mm(傳統機芯齒輪厚0.20mm),將超薄性能極致升華。
全球最纖薄自動腕表的精髓
為堅守對極致纖薄的追求,所有機械裝置和手工裝嵌的零件均嚴格限制厚度,確保不會比齒輪厚,因此形成時、分針不再中心顯示的獨特設計,與Altiplano系列獨樹一幟的概念法則保持一致。伯爵在微小的空間內于表盤上裝嵌以單一表橋支撐的懸浮式發條盒,與一般裝嵌在主夾板上的發條盒區別開來。
黑色PVD涂層的22K金質擺陀同樣善用結構空間,設于機芯邊緣,與機芯厚度融為一體,達致整體的纖薄效果。擺陀特別選用黃金鑄造,帶來完美的機械性能,同時也為機芯擺陀賦予重量,確保其穩定堅固。
通常情況下,當腕表承受強大壓力時,玻璃表面會輕微變形。在傳統腕表上相對難以察覺這種物理現象,超薄腕表卻不然。由于腕表結構空間減至最少,變形的玻璃會壓向指針,使機芯停止轉動。
伯爵通過將指針裝嵌于表橋下,拉開分輪管與玻璃之間的距離,如后者因受壓變形,便會將壓力卸向齒輪橋板,而不會影響指針運作,機芯因此也能能夠通暢轉動。這項重大突破旨在提升腕表可靠性能,是獲得專利認可的技術。
伯爵為2019年日內瓦高級鐘表展 (SIHH) 預覽呈獻三款全新Altiplano腕表,均融入伯爵的標志性經典設計,厚度僅3mm。超薄制表工藝、非凡寶石鑲嵌、延伸到隕石材質的硬質寶石應用,成為這三款腕表的點睛之筆。
寶石鑲嵌是伯爵一項極臻精湛的工藝。作為廖廖可數同時精通腕表和珠寶創作的傳統表匠之一,伯爵通過卓越的鑲嵌工藝將珍貴寶石與非凡的制表技術融合,締造出風格獨樹一幟的精致作品。
聽到寶格麗,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珠寶,事實的確如此,寶格麗成立于1884年,是意大利的珠寶品牌。但早在1977年,寶格麗就推出過Bulgari-Bulgari腕表。并在1980年代初在瑞士成立了Bulgari Time,負責管理寶格麗所有腕表系列的設計及生產。
寶格麗腕表近幾年住進走入大眾視野,其中Daniel Roth和Gerald Genta兩位設計師的加盟功不可沒,他們都有以自己名字創立的手表品牌,兩者的加入為寶格麗超薄表“入圈”做出了重大貢獻。
寶格麗Octo系列是怎樣的存在呢?2014年推出僅厚1.95mm的陀飛輪機芯、2016年3.95mm機芯厚度的三問腕表、2017年2.23mm的自動機芯到2018年1.95mm機芯厚度的自動陀飛輪,接二連三打破紀錄,獲得“史上最薄”的稱號。
不僅如此,2018年,寶格麗Octo Finissimo Automatic超薄自動腕表獲全球備受推崇的指標性獎項——Red Dot Awards(紅點設計大獎)頒授的年度最高榮譽“最佳設計獎”。紅點設計大獎名列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世界設計獎項,素有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
我相信你第一眼看到這款表,肯定不是被它的超薄所吸引,而是被它外方內圓的表盤設計,表殼上的110道切割工藝融合了圓形、方形、八角形的美學,是從羅馬建筑的和諧結構中受到啟發。這樣的別具一格的造型只會出現在寶格麗身上,無法復制,對于追求獨特、有個性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了。
它的表面處理也與其他金表不同,連同表殼與鏈帶都經過噴砂工序,讓玫瑰金呈現柔和的色澤與溫潤的質感。
它的厚度到底是多少? 5.15mm。如果換用硬幣來比較的話,那就是不到3枚1元硬幣的厚度。采用的是自制BVL 138自動上鏈機芯,厚度僅僅2.15mm,采用高比重的鉑金微型自動盤,振頻每小時21600次,擁有長達60小時的動力。
在2018年寶格麗還有另一項重大突破就是推出了這款Octo Finissimo陀飛輪自動上鏈腕表,憑借整表僅3.95mm的厚度創下寶格麗第四項世界紀錄,成就全新超薄腕表的經典之作。
寶格麗此次全新研發出的Calibre BVL 288 Finissimo機芯厚度僅為1.95mm,動力儲存長達52小時。透過噴砂處理的鈦金屬表殼,鏤空機芯的精密內部構造一覽無余。
Octo Finissimo陀飛輪自動上鏈腕表具備時針、分針及小秒針顯示。表背的鏤空視窗繪有寶格麗羅馬康多提大道精品店大門上的特色圖案,這一鏤空設計方便隨時欣賞陀飛輪與擺錘的運轉姿態。
百達翡麗是世界十大名表之首,瑞士僅存的真正的獨立制表商之一。為追求完美,它奉行限量生產,每年的產量只有5萬只。在長達一個半多世紀中,百達翡麗出品的表數極為有限(僅60萬只),不敵一款時尚表的年產量。
作為腕表行業的頂端人物,百達翡麗自然也不會放過超薄腕表設計。百達翡麗Golden Ellipse系列早在1968年就誕生了,這種似圓非方的形狀是圓形和長方形的混合體,我們稱之為“圓角矩形”。圓角矩形的圓潤程度,取決于長寬的比例和圓角弧度的大小。
這款表的表殼寬度與長度采用了黃金分割的比例,因此形狀比例趨于完美,外形也簡潔明凈。自動上鏈機芯厚2.53mm,整體厚5.65mm。在百達翡麗的眾多系列里,雖然低調,卻很奢華。
卡地亞與寶格麗相同,都是珠寶起家,百年以來美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但其實早在1911年卡地亞就推出了Cartier Santos系列腕表,其男士腕表被業界公認為奢侈品最精細標準之一。
Drive de Cartier腕表系列于2016年問世,專為獨立優雅的男士設計。無論是身著休閑服飾還是隆重禮服,Drive de Cartier男士時刻展現翩翩風度,散發優雅魅力。
這款腕表造型纖薄,盡顯成熟而低調的優雅魅力,是搭配正裝的優質選擇,腕表整體厚度不到7mm,比起系列的前作足足縮減達40%,同時表徑也略為縮小,令設計變得更簡約純粹為男士晚裝腕表帶來耳目一新的佩戴風格。
說寶珀是長輩毫不夸張,在這幾個牌子中寶珀是“年紀最大的”,始創于1735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第一個登記在冊的腕表品牌,被譽為“經典時計的締造者”。
相比起寶珀名聲赫赫的五十噚腕表系列,在超薄表這一領域內,寶珀算是一位“嘗鮮者”,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優雅與嚴謹便成為Villeret經典系列的標志性特色,今年全新推出的Villeret經典系列超薄腕表便是這一特色的完美印證。
全新Villeret經典系列超薄腕表表徑40mm,配備18K紅金或精鋼表殼,表殼厚度僅為7.40mm。這款超薄腕表的誕生,令寶珀Villeret經典系列又添一枚具有更高可靠性能和運行效率的新成員,比現有表款更為纖薄。搭載了11A4B手動上鏈機芯,該機芯是在業界著名的1150機芯基礎上升級而成,配備有兩個串聯發條盒及高性能游絲,動力儲存可達四天。
尤其注重用戶體驗的寶珀同樣也為全新Villeret經典系列超薄腕表配備了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動力顯示位于表殼背面,以保持表盤的簡潔美觀。藍寶石玻璃背透下,精美雕飾的機芯與素雅簡潔的表盤形成視覺張力。
誕生于1833年的積家,距今已有近200年。了解表的朋友們肯定都聽說過天文臺認證,精度要求在-4~+6秒/天,而積家1000小時測試標準精度要求是在-1~+6秒/天,測試的是完全裝配好的腕表,天文臺則只是測試機芯而已。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積家的詞典里沒有復雜功能,只有超級復雜功能。據統計積家至少共發明了1231枚機芯,獲得了超過398項注冊專利。
今年積家全新推出 MASTER ULTRA THIN 超薄大師系列陀飛輪腕表,搭配優雅的全新鍍金大型時標刻度,更為精致顯眼,更易辨認讀時。而6時位置的時標逐漸隱匿,取而代之的是配備全新金色夾板的陀飛輪裝置。
透過腕表背面,清晰可見機芯主板上的全新太陽放射狀飾紋。腕表細節及潤飾的設計處理都極為細膩考究,無論從正面或背面欣賞,皆顯精妙不可方物。整體厚度僅10.77mm,搭載積家978G型機芯,配備45小時動力儲存。
設計低調簡約的玫瑰金表殼和蛋殼黃表盤,與雍容大器的棕色鱷魚皮表帶相映成趣。嚴謹細致的技術工藝,與大膽靈動的創意設計相輔相成。這正是位于汝山谷的積家大工坊的制表大師、藝術大師與手工藝大師們自始至終恪守的金科玉律。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