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蘇寧正式對外宣布,簽約江疏影為蘇寧易購代言人,與楊洋共同為該品牌助力。
在電商界,“雙代言人”的形式并不常見。楊洋與江疏影,男才女貌的組合,讓吃瓜群眾不禁懷疑,蘇寧這一波是不是準備在代言人層面“炒CP”。
但從目前的傳播情況來看,蘇寧對于自家代言人的宣傳并未有“劍走偏鋒”的打算。
網搜新聞截圖
CP風背后,移情現象與窺私欲在作祟
CP一詞,最早始于二次元,后隨著戀愛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的熱播,開始被媒體廣泛使用,并為公眾所熟知。CP營銷,作為捆綁式營銷的一種方式,現多被娛樂界用于發展期明星的推廣。
2010年6月,當時在韓國發展的宋茜和泰籍藝人尼坤,加盟韓國明星戀愛真人秀節目《我們結婚了》,組成“維尼夫婦”。有偶像組合的高人氣做背書,加之兩人的高顏值和彼此間的甜蜜互動,使CP風跟著韓流一起吹到了中國。粉絲文化中的新物種“CP粉”,也就應運而生。
2015年,該節目的版權被中國某衛視引進,崔始源與劉雯、余文樂與周冬雨、潘瑋柏與吳昕,雖然相同的套路未曾獲得過當年維尼夫婦一樣的粉絲影響力,但每年也總能捧出一兩對紅極一時的熒幕情侶。
事實上,國內準確使用CP營銷套路的明星案例并不少,近年來最典型的要屬馮紹峰和楊冪。2011年,《宮鎖心玉》作為內地制作的首部穿越題材偶像劇而大爆熒屏,馮紹峰楊冪組成的“峰冪夫婦”一夜間躥紅。直至今日,兩人的每一次同框都會引起一波回憶殺。
3年后,同樣的營銷模式被陳曉和趙麗穎套用。熱播劇—熒屏情侶—街拍雜志—外圍炒作,這一CP營銷的慣用套路照樣湊效,讓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兩人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不可忽視的是,2011年至2014年,是以微博為首的自媒體平臺最為蓬勃發展的階段。信息的爆炸式涌入與微博的嵌套式傳播,加之當時相較于今日整體寬松的互聯網語言環境以及非動態粉絲買賣的盛行,使微博場域內的病毒式傳播得以滋長。
情緒傳達本就是信息傳播中最具感染性的部分。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設定和情節推動,很容易讓受眾產生移情作用,繼而將藝人自身與劇中的人設性格與角色關系相混淆。
微博作為明星與粉絲互動最為直接的途徑,為公眾對明星好奇心與窺私欲的擴張提供了沃土。CP營銷的關鍵在于通過明星間的曖昧互動留下蛛絲馬跡,供觀眾進行猜測,在其搜集資料和推理聚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話題度和影響力。
移情作用與窺私心理的雙重效應以及信息的擴散式傳播,使CP營銷既迎合了公眾的八卦心理又巧妙運用了當時自媒體平臺辟謠機制的不完善,使相關信息一經營銷號擴散,就會形成輿論的爆炸式反應。
電商營銷最忌粉紅泡沫
楊洋和江疏影并不是蘇寧首次采用雙代言人。從早期的孫儷、潘瑋柏到黃曉明、王珞丹,以及共同擔任2016年蘇寧雙十一“笑傾城”城主的楊洋和張天愛。蘇寧在雙代言人模式方面絕對是經驗豐富。
從歷年來蘇寧對于雙代言人的宣傳偏向,以及本身的企業文化來看,那些通過真人CP炒作涌現的“粉紅泡沫”,蘇寧確實頗為不屑。
一方面,早期的CP綁定營銷的成功模式已經無法完全適用于當今的媒介環境。自媒體平臺發展的日益成熟、公眾對互聯網語境的逐步適應和辨別信息能力的穩步提升以及網絡規章制度的逐步完善,信息傳播趨向于快速透明化。
如果公眾人物自身的話題度不夠高,媒介形象又不討喜,極容易產生“CP炒糊”的現象。
電商的品牌塑造本最該忌憚曖昧不清,被戳破的虛假宣傳極易與自身的產品質量相關聯,“蝴蝶效應”作用下可能產生的潛在危機極大。蘇寧在供應鏈、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實力使其在對外宣傳上得以足夠硬氣,不用靠“CP炒作”的噱頭博眼球。
蘇寧在此次年貨節期間大招頻出,除了已有的4000多家互聯網門店,還立志為消費者提供新物種、新渠道、新場景,精準定制,線上線下完美融合。同時,以極客的搜索精神精選20萬全球土特尖潮流年貨,通過超1000名年貨買手,提前3個月走遍全球50個國家,將10萬款全球好貨免郵、免稅,送貨到家。
據悉,正是在服裝、美妝、小家電、母嬰等品類和全球購等新潮購物方式上的戰略升級,促使蘇寧易購與江疏影簽約,楊洋則會偏向于3C數碼等高科技類產品。
差異化的品類代言人能更精準地定位受眾需求,表面看似僅為品牌代言人的新增,或許是蘇寧全渠道、全場景的O2O智慧零售模式全面發力所釋放的信號。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