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斑馬線 URBAN ROAD
文/龍旗下
印度詩人羅賓德拉納•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曾說過:"當早晨的空氣中響起金色豎琴的縷縷清香,恩寵我吧!允許我的出席"。
每個清晨,確切地說是迎著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起身開始一天工作。城市生活總是有讓我們難以擺脫、割舍的情感。建設一個良好的人性城市。我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工作價值取向?
清晨街頭第一份報紙的油墨香在每個公交車站路口飄過。還有兩袋牛奶和一個茶葉蛋與蜂窩煤和炸油條黑黑鍋的戲劇連奏。
"上早班"這個時間段對現在多數戰斗在城市一線年輕面孔很是生疏。早班人群在公交車第一班車次中帶著昨夜睡意出發。他們輕輕啟動著城市機器轟鳴前的第一篇章。
母親說過:上個世紀1958年。她是光榮能干的紡織女工,每個清晨上班路是從青島火車站到四方站。
四點半起床,五點到青島火車站去坐"馬籠盒子"(列車中一種原來拉牲口的車廂)。它的票價是一個季度2元錢。很多紡織、機械廠"打三班""打四班"工人們常做的路線。一般上了車,拉上車門后,就是一片黑。有一次她和女伴手拉手在清晨車廂里迷迷糊糊說著話。突然一個剎車,位置移動了,等抵達了四方站,車門打開后,她大驚失色,原來她一直握著一個陌生青年男人的手。
把時間的路再拉進一點,我們驕傲地坐著單位班車例如(日本小面包車馬自達、豐田等)。通常跨越好幾個區,班車司機老練的開著快車要沖過幾個熱鬧堵塞的交通路口。印象里有延安路、臺東一路、寧夏路、南京路,它們都是城市上班路上最HOTTEST ROAD。
車窗里我們和路口塞在密集車廂里多數人對望是一種工作質量的較量。現場生猛、寫實、毫不客氣。浪漫的我帶著PHILIPS卡帶機迷著眼睛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上班路形勢分類多多。公車、出租車、私家車、地鐵、順風車、滑輪、步行帶著寵物等。上班路從清晨到中午都是我們一天工作的辛勤開始。它的時間線愈來愈長。
帶著忙碌、緊張、帶著匆然、冷峻,經過我們身邊的陌生人,就在紅綠燈前,眼睛是勇往直前,好象沒有承諾哪有未來,前方有片天空,畫面太生動。腳底踏實的踩著有我們青春足跡的斑馬線。白色、黃色,遠遠地望去無止境……
我夢想的城市之路是紐約DKNY品牌塑造理想城市。它描述是完美的URBAN:"被雨水洗滌過的黑夜,星空照耀下的中央公園,街道上的黃色TAXI,紐約市西南BROOKLYN BRIDGE、精神十足、想出人頭地的NEW YORKER走在清晨上班路。
2006-02-26 7:30青島,香港中路。現實青島上班路實際拍攝中,沒有完成我期待的印象。但是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靈魂之舞。無論是青島、上海、廣州。
我在等候過街人群中,在青島初春"執著冷"中。我擦了擦通透的鼻尖。默讀對面醒目的廣告牌,"鼓舞2006"。我相信我們每天帶著期待、帶著夢想、設想人生的第N桶金、把心愛的他(她)藏在心里出發。
城市上班路,休息、工作、再工作、戀愛、分開、再戀愛
[時刻青島]
城市穿越上班路
文/李萱
在青島,走過的上班路有很多條,長長短短地,累積了不少時光。最美麗的上班路要數從安徽路到寧夏路,穿越城市東西的這一程。
早晨7:40,老城區似乎還沒有完全醒來,除了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匆匆趕路的人并不多。在安徽路車站上等車的人往往只是三五個人,等候的時間也不過三五分鐘,所以并沒有翹首以盼的焦急。三五分鐘的時間里,可以看細碎的陽光從路邊梧桐樹的枝葉間灑落,也可能會發現,街對面老房子陽臺上那盆月季終于開花了。
228路公交車從前面一個街口轉過來,總是帶著很大的聲響。在老城區狹窄曲折的馬路上,它象一個龐然大物,一路挪閃著駛來,躲避著兩邊的梧桐枝葉和行人。車上總有三五個空座,大家從容地上車,從容地坐下來。
車上大多是年輕人。女孩子穿著套裝,看上去不是很貴的那種,但款式是得體的,顏色是素淡的,她們臉上的妝也是素淡的。男孩子穿著西裝,頭發梳理得很整齊,眼睛亮亮的,臉上帶著朝氣。每天早晨,他(她)們在老市區某一間狹窄的居室里醒來,將自己仔仔細細地收拾停當,穿過某一條狹窄彎曲的小街,乘公交車奔向東部,那里有他(她)們的一張辦公桌,那里承載著他(她)們的夢想和未來。
汽車轉個彎駛進沂水路,就看見老市府莊嚴的石頭樓。樓旁栽著各色花樹,四時開著不同的花朵。再轉個彎,就是江蘇路,抬一抬頭,基督教堂綠色的屋頂一閃而過。向前看,路的盡頭是海,總有漁船和游艇靜靜地停在海上,象是一幅畫。萊陽路上,魯迅公園的黑松擋住了海邊的風景,但是遠遠地,還是能看到第一海水浴場優美的一灣海灘。再往前是八大關,各樣的樹總是長得很美,透過樹叢望進去,很幽深的感覺。
在一路如詩如畫的風景里,車上的上班族大都靜默著,仿佛還沉醉在昨夜的夢境中。
過了太平角,灰灰白白的高樓多起來,車多起來,人也多起來,風景倒少了。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匆匆忙忙的,嘈雜的人聲和車聲,漸漸驅散了清晨的慵懶和寧靜。進入香港中路,每到一站,都有很多人擁擠著下車。他們匯入步履匆匆的人流,消失在馬路兩旁一幢又一幢高大氣派的寫字樓里。
這樣的人流在山東路到福州路之間的香港中路上很是壯觀,尤其在市政府和家樂福門前,隨著人行道綠燈閃亮,兩股人流無聲地從街道兩邊向中間匯集,然后擦肩而過,奔向各自的目標。看到這一幕,我總會想起《東京愛情故事》片頭里的經典鏡頭―東京的上班族象潮水一樣涌動在十字街頭,他們目光沉著,步履堅定,匆匆地奔向不可預知的未來。他們的腳步踏出了一座城市的節奏,沒有人會注意,他們的目光里藏著怎樣的故事。
每天清晨,乘公交車從青島的老市區駛向新城區,一路上經過許多歐式風格的老建筑,經過有百年樹齡的銀杏樹,最后融入摩肩接踵的高樓中。穿越城市東西的四十分鐘車程,卻像是穿越了城市的百年歷史。
[時刻上海]
光鮮上海,寂寞后場
文/賴柯言
如果說,生活是一場戲,那么,在上海,大戲上演的時間從上午9點開始。而之前,一切只是鋪墊。
所以,上海的上班路,總是那么的寂寞。每一節車廂,都仿如一個后場,沒有聲音,沒有顏色,有的,只是一個個搖搖晃晃的靈魂。
在上海,早晨的車廂總是既喧鬧又寂靜。喧鬧的是車,寂靜的是人。每一輛公車上,每一節地鐵車廂里,都在播放著相同的廣告和新聞,可是,似乎沒有人愿意和那些無聊的畫面發生關系。所有人都臉色蒼白,神情肅穆,不知是在繼續著昨夜未完的夢魘,還是在盤算著今天自己要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和自己要說的第一句臺詞。
在擁擠的車廂里,每個人做的事情各不相同,可是又極其相同。小姐們在化妝,在吃早餐,先生們在看報,在睡覺。在這個由陌生人構成的小小空間里,因為沒有功利,沒有關系,所以便沒有了顧慮,沒有了表演的必要。你可以很狼狽地咀嚼一口面包,也可以很不雅地翹起二郎腿,甚至可以很響亮地打一會鼾。這不是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才需要衣冠楚楚,優雅得體;這是后場,所以一切無所謂,只是你要保證從你踏進寫字樓的那一刻起,你要和其他人同樣神采奕奕。
上海的寂寞上班路是漫長的。或許你住在浦東,卻要到浦西去上班;而他住在楊浦,卻要趕到虹橋。所以,從6點開始,甚至更早,整個城市就開始淹沒在轟隆隆的巨大聲音中。一個更大的更雜亂的后場又形成了。
在大街兩旁,是匆匆行走的人群,或者,他們站在站臺上,在焦慮地張望。他們如此相同,以至于你會有一種錯覺,每個人都穿著同樣的衣服,每個人都拎著同樣的包。在縱橫交錯的一條條馬路上,是一輛輛緩慢移動的公車;在一個個擁擠局促的車廂里,人顯得更加寂寞無力。而在地下,在地鐵的過道里,黑壓壓的人流在移動。你不需要知道方向,不需要思考,只要你張開雙腿,你就能會被帶到你想到達的地方。
在這漫長的寂寞路途中,或者只有音樂才能讓人愉悅。所以,戴上耳機,開大音量,閉上眼睛。周圍的真實世界立刻模糊了下來。可是,在每一首歌的間隙,就在那幾秒鐘的沙沙聲中,你終于發現,原來,你還是寂寞的。
在一個人的世界里,在上海這個大世界里,寂寞是怎么也逃不掉的。
吃力上班
文/賴柯言
在上海話里,"累"是"吃力",而"吃力"除此還包含有"辛苦、吃不消"之意。所以,經常聽同事說,"上班吃啊老吃力的"。我曾經向一位上海朋友請教為什么要加"吃啊"兩字,朋友一愣,思考了一會,說,可能是為了表達一種感嘆吧。
在上海居住了4年多,我要說,上海人確實是有理由來感嘆"吃力"的。在上海,能夠步行上班的幾率幾乎為零,能夠不用換乘而直接一輛公車或者地鐵到公司則為被視為萬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的公共交通路線是公車——公車,或者公車——地鐵——公車。而我一個朋友的親戚,家住浦西,單位在浦東,所以,他每天必須先騎自行車到地鐵站,把自行車寄存起來,然后坐地鐵到外灘,然后坐輪渡,最后 還要坐一趟公車。這是我目前為止知道的上海市上班最"吃力"的人!
上海的上班吃力,除了路途遙遠,換乘麻煩之外,還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塞車嚴重,耗時耗力;二是車費貴,生活成本高。塞車問題是大城市的通病,在這里可以免談;可是關于車費問題,就不得不說了。
上海的公車大部分為空調車,基本票價為2元,某些線路會因為路途的長短而在2-4元之間浮動。地鐵基本票價為3元,票價隨著站數增加而增加,最多高達6元。這樣的一個票價,對于要換乘2-3次車才能達到公司的人來說,實在是難以消受。
不過,俗話說,"螺螄殼里做道場。"這句話用來形容上海人的精明實在是恰如其分。"拼地鐵族"出現了!
我曾經拿"拼地鐵"這個問題考了幾個外地的朋友,他們全都一臉茫然,而聽罷我的解釋之后,往往還是一臉茫然,最后想通了,吐血暈倒。所謂"拼地鐵",就是兩個需要分別從地鐵起點、終點進站的人,先乘地鐵到某個站臺見面,交換車票,然后繼續乘車,出站。因為同一張車票從同一站口進出,只需要3元。這樣,他們雙方都不必買6元的車票,而只需買3元的。節省3元。看來只有上海人才有如此"高智商"了!
[時刻廣州]
上班如蟻
文/黃友兵
廣州的上班族如勞碌的蟻。我住的小區樓房扼車陂村上班要道的咽喉,我住八樓,天蒙蒙亮起床,蹲完廁所到陽臺刷牙,往下一看,村口的上班族,像搬家的螞蟻很自然地一個接一個,踏著晨曦,腳步匆匆,浩浩蕩蕩奔向對面馬路的車陂公交場。根據"螞蟻"的稠密程度,我安排自己梳洗打扮的時間,頗有小學語文課本上說的"螞蟻搬家,天要下雨"的奧妙。
我亦是這螞蟻中的一員。每當早上要catch bus,我就開始佩服英文的神奇,sometimes比歷史悠久的象形文字更神奇。比如catch bus,簡單兩個單詞,生動地描繪出上班族的趕公共汽車的艱難——就差那么幾步,catch不到,bus開走了,得等十分鐘后的the next。這一等,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老板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可能遲到,遲到扣錢,錢扣多了印象差,差的員工就得炒,反正人才市場天天爆滿。老板們對員工驕傲地很,打卡鐘時間掐得準得很,制度定得科學得很。
公交車上,OL們最安全的姿勢是把手提包抱在胸前,一舉兩得,既防狼又防賊。每一站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上車,男人屁股、女人手袋在讀卡器前蹭一下,"嘀",自動扣除RMB¥2,羊城通帶來的方便妙不可言。車廂越來越擠,人們甚至鼻息相仰,肌膚相親,能舒舒服服站立已屬幸運,看看前門和后門的玻璃上貼著的幾張臉,眼珠骨碌碌地轉,身體卻不能動彈。在內陸小城優哉優哉過小日子的人們聽起來不可思議,我沒到廣州前,聽同學說上海上班搭地鐵不用"走"的,呼嘯的人潮會把你"推移"進出車廂,也覺得不可思議。But It's truth!That's Guangzhou!
廣州也有地鐵,一號線到二號線。2005年12月26日上班路上聽廣播,新聞說"廣州地鐵三、四號線部分路段今日開通……未來陸續有五六七八九號線,將在廣州地下交織現代快捷的交通網"——聽起來多么錦繡,像支強心針注入我懨懨的肉體,立下為"地鐵上蓋"物業而奮斗的遠大目標。
《開往春天的地鐵》是我熱愛的一部電影,一度讓我堅信浪漫邂逅在任何地方都是庸俗的,只有在地鐵才足夠完美。現實告訴我,我們很忙碌,沒時間邂逅;我們很警惕,沒膽量邂逅。一個4A廣告公司長相頗帥的設計師,經常坐地鐵上下班。他對我說,總在固定的時段,固定的站臺,碰到那么幾個熟悉的面孔,呵,卻從沒打過招呼,會有同一個站上下的,出站后大家向不同的方向走,各有各的生活。如果說上班路上也有"艷遇",記得有一次,一上車,坐在對面一個好年輕好漂亮的短發清秀女子一直盯著他看,看得他面紅心跳,有過幾次目光交流,她一點也不回避他的目光,那一剎那,他相信世上有一見鐘情,后來在公園前(一二號線交匯的站點)轉車,始終沒有勇氣跟她要電話號碼。
來來往往,各懷心事,憂柴憂米,營營役役。
廣州本地人氣論壇上常有上班族發帖,主題"在巴士點樣(怎么樣)界女(廣州潮流說法,意同泡妞)?"、"今日在XX站上車,XX站下車,短發、好CUTE的女仔,見到帖回復我啊!"之類的"巴士情緣",應者甚眾。浪漫幻想止于25歲以下的年輕上班族,超過25歲的半熟男人和女人,怔怔地望著窗外的一輛輛五顏六色的別克、帕薩特、本田發呆,興許他們在發誓:熟男熟女之時,定成為窗外"有車一族"。然而,即使有車一族未必舒坦,住在番禺華南版塊樓盤的有車人士,進城必過洛溪大橋,最少半個小時的堵塞,繞道華南快速干線,時間花費也差不多,汽油亦耗不少。其實,擁擠的交通,私家車并不比公交車或者小區巴士快多少,又不能天上飛;真要牛到有私人"天上飛"一族,"上班"已不是他們字典應有的詞匯了。
總之,以廣州的城市交通現狀,命中注定,無論以何種交通工具上班,都是苦命的。
[時刻想一想]
德國上班路
文/劉玉
我在德國駐青島公司工作,中國與德國有七個小時的時差,所以我的上班時間比別人晚一些―朝九晚六。這就給我搭公交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避開了上班高峰時間,往往能等到比較空的車。可是在雨雪天氣,乘客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在空氣混濁的車里的時候,就不由得想起德國的公交系統。
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和公交車是德國最主要的幾種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德國的公交車比國內的公交車平均長1-2倍,因此德國的公交車經常會很空。乘客也會利用乘車時間看看報紙,讀讀雜志,非常悠閑自得。而所有的這些交通工具都有詳細的時刻表。開始我曾經表示懷疑,這些時刻表是不是只是一種形式?怎么可能所有的車輛都能準確無誤的按照時刻表上的時間進站,發車呢?可是當我留心觀察了10天之后,我卻不得不佩服德國公交司機的準點、守時,佩服德國人的一絲不茍―所有的車輛,包括公交車,進站與發車時間與時刻表上規定的時間最多只有2-3分鐘的出入!難怪德國的車站上沒有那么多人焦急的等車,他們都會按照時刻表上的時間,提前1-2分鐘到車站就可以了,難怪德國市內公交系統敢于向乘客承諾:晚點15分鐘,賠付乘客雙倍車費呢!
還有一次,在德國慕尼黑,遇到了公交系統大罷工,全市所有的地鐵、輕軌全部停運,三分之二的有軌電車和公交車停運。在罷工之前報紙、雜志、電臺和電視臺都對公交系統即將罷工這一事件作了報道,因此大家都已有了思想準備。在罷工那一天,街道上不僅是開車上班的人突然增加了兩倍,等公交車的人也比平常多了許多。而有些市民則選擇了騎自行車、滑滑板、輪滑去上班,場景可謂壯觀、有趣之至。
制作人/龍旗下 攝影/費弗芮、阿SAM
發表評論
相關的文章
"觀潮"共有1169篇與該文章相關的內容。
(查看全部),以下顯示其中最新文章5篇。
on
September(9月)18, 2015 at 12:13 AM | Posted by
XOXO

9月15日,優談旗下人魚線減肥神器APP在上海金外灘國際廣場The ME麥汀召開發布會,優談人魚線營銷副總裁顧星攜手三全鮮食市場總監楊志共同宣布:人魚線與三全鮮食達成戰略合作,強強聯手推出健康安全、營養均衡的人魚瘦身餐。預計下月初,雙方聯合研發的“人魚線瘦身三全鮮食”就能在人魚線減肥神器APP與三全鮮食APP上實現一鍵下單,專門針對減肥的健康人魚餐將實現落地量產,定點取餐。與此同時,業內首次創新的人魚線瘦身塑形媒體體驗班也正式啟動。
(查看全文)
on
September(9月)8, 2015 at 10:38 AM | Posted by
XOXO

國際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于9月1日至3日參展上海國際流行紗線展,展示美麗諾羊毛方面最前沿的創新成果,推介《The Wool Lab2016/17秋冬版》。國際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展位號為C04。
(查看全文)
on
August(8月)31, 2015 at 14:49 AM | Posted by
XOXO

地球上最炫目的彩色派對——“彩眸隱形節”即將在2015年9月25日于上海盛大登場!這是史上最盛大的隱形眼鏡派對,在會場你將看到無數時髦的潮人佩戴各款新奇有趣的隱形眼鏡,聚在一起閃耀美眸!這更將是最彈眼落睛的彩色風暴節,馬拉卡色、鮮艷色彩匯合成從潮人眼中閃出的光芒!
(查看全文)
on
August(8月)27, 2015 at 16:17 AM | Posted by
XOXO

2015年8月,法國知名戶外休閑品牌AIGLE在時尚之都上海陸家嘴的ifc國金中心重新開幕全新形象專門店,為申城帶來不同凡響的正統法式戶外時尚風情之余,更注重家庭購物理念與氛圍,新店也勢必將成為AIGLE家族旗下一顆耀眼之星。
(查看全文)
on
August(8月)25, 2015 at 19:08 AM | Posted by
XOXO

作為在國際上極富盛名、尤其受到金融界企業青睞的彭博一英里接力賽將在10月15日首度登陸上海。在今日舉辦的賽前新聞發布會中,賽事組織方Square Mile Sport董事總經理Nick Keller將接力棒交予彭博中國總經理黃儀全先生及各位賽事合作伙伴,宣告彭博一英里接力賽上海站全面啟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