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剛”(The Dirty Dozen)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十二名重刑犯(虛構人物)組成的敢死隊刺殺納粹高官的慘烈壯舉。在鐘表收藏圈,“十二金剛”之名被賦予十二款腕表,由真正參與那場戰爭的英國士兵佩戴。這十二款腕表的問世源自二戰時期英國國防部(MoD)的委托,單獨個體可能沒有其它軍表那樣備受贊譽青睞,但作為系列套組,它們對于軍表愛好者而言極具收藏價值。
《十二金剛》(The Dirty Dozen)電影
從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和其他鐘表先驅發明的航海天文鐘(賦予了英國皇家海軍海上航行可靠定位經度的能力),到一戰時期Smiths宣傳的“unbreakable glass”(不碎玻璃)腕表,一直以來,英國軍方都配備著同時代最先進的計時器。時間來到1939年,當英國對德國宣戰,本土制表品牌幾乎無力與生產能力強大的瑞士同行展開競爭,仍然從事零件生產的公司被要求集中精力為空軍和海軍建造軍用器材。
英國突擊隊在德國韋塞爾縣郊區,1945年
二戰時期,瑞士向同盟軍和德國出口了大量腕表和懷表,但都屬于戰前的民用市場訂單。英國國防部認為這些時計不能滿足英國士兵需求,于是決定下單定制腕表。定制腕表需精準、可靠和耐用,在鐘表術語中這意味著它們必須符合天文臺標準,并且防水防震。
“十二金剛”腕表表盤
其他規范標準還包括:黑色表盤、阿拉伯數字、熒光時分指針、熒光時標刻度、軌道式分鐘圈、防碎藍寶石水晶鏡面和不銹鋼表殼。腕表搭載的機芯需配備15顆寶石,直徑介于11.75至13法分之間。共有十二家表廠參與,分別是Buren、Cyma、Eterna、Grana、積家、Lemania、浪琴、IWC萬國表、歐米茄、Record、Timor和Vertex。
“十二金剛”腕表產量,基于Konrad Knirim《英國軍表》書中介紹

每家制造商可交付盡可能多的腕表,只要生產能力允許。雖然英國國防部沒有公布官方數據,但據信大型表廠能夠接到多達25,000枚的訂單,小型表廠產量約為5,000枚,其中只有IWC萬國表、積家和歐米茄嚴格記錄了訂單數據:分別為5,000枚、6,000枚和25,000枚。整體來看,1945年下半年十二家表廠向英國出口了約15萬枚腕表。這些腕表被歸類為“General Service”(一般用途),但卻用于配備特別部隊,包括無線電操作員和炮兵業務人員。
Record腕表表殼底,刻有軍用和民用序列號

“十二金剛”腕表可以通過表背鐫刻輕易辨識。三個“W”指代“Watch”(表)、“Wrist”(腕)和“Waterproof”(防水)。其他可用作定義的特點包括表盤、表殼內和表殼底的寬箭頭標志(證實腕表屬于政府財產,指明貨物類型,以便與武器區分),以及表殼底的鐫刻序列號:一個為軍用(一個大寫字母,搭配至多五位數字),另一個為民用(標準民用列號,一些品牌將其鐫刻在表殼內)。使用寬箭頭標記政府貨物的做法可以追溯到1585年的軍需副大臣菲利普·西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他的家族徽章中就有寬箭頭標志。
Cyma腕表表殼底,刻有軍用和民用序列號

如今,成百上千的收藏家擁有國防部委托定制的腕表,但能夠集齊一整套保持原狀的“十二金剛”腕表的收藏家卻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十二金剛”腕表產量很大,大多款式收集相對容易,但想要找到Grana W.W.W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相比其他十一款腕表,它的外觀和性能并無任何明顯不同。事實上,當被問及哪款最具吸引力,收藏家們通常指向別處。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往往只根據外觀評價腕表,只是沒人愿意承認。
浪琴表W.W.W腕表

大多人指出浪琴表的設計是他們的最愛,現代化尺寸(38毫米)和階梯型表殼使它成為最有趣的表款之一。其他人則鐘情IWC萬國表的創作,即Mark X。Mark X擁有眾多忠實擁躉,啟迪品牌后續創作,并且一直發展至今 - Mark XVIII就是這一標志系列的最新詮釋。
Grana W.W.W腕表

“十二金剛”腕表中,沒有哪款能比Grana W.W.W更令人夢寐以求,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最難找尋的。據Konrad Knirim《英國軍表》(British Military Timepieces)一書介紹,Grana W.W.W的產量少于5,000枚,甚至只有1,000枚,是“十二金剛”腕表中最稀有的款式。
IWC萬國表W.W.W腕表

考慮到這款腕表的歷史意義和稀有特性,它的價格仍在負擔得起的區間內,著實令人驚訝。騎士橋七月鐘表拍賣會上,參拍Grana W.W.W最低要價僅7,000美元,約是最常見W.W.W表款的七倍,但仍遠遠不及六位數的Milsubs(勞力士潛水軍表)。
Buren、Cyma和Eterna(從左至右)
除了Grana W.W.W,還有另外十一款腕表,集齊整個系列(如果想要全部保持原狀)的想法充滿誘惑,但必然會遭遇未預料到的困難,同時需要深厚財力。“十二金剛”腕表跟隨士兵遭受戰火洗禮,大多曾經歷修復過程,被送返負責所有機械設備(包括軍事人員佩戴的腕表)保養維修的皇家機電工程師部隊(R.E.M.E)。
Grana、IWC萬國表和積家(從左至右)
當然,部隊首要關注的是令送返腕表盡快回到戰場,而不是保留腕表原狀。他們發現,采用英國國防部備用零件(質量更低的)或其他款式零件(某些情況下)替換更加省時高效。混亂由此產生,尤其是當替換的零件是表殼底。戰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含鐳和钷的表盤被非放射性表盤所取代(騎士橋鐘表拍賣中出現的浪琴表和IWC萬國表腕表皆屬此類)。因此,首要關注原始性的收藏家,在線或拍賣購買這些表款時需得慎之又慎。
Lemania、浪琴和歐米茄(從左至右)
另外,最難以捉摸的要數歐洲戰場戰爭結束后短暫送返英國國防部的W.W.W腕表。這些腕表本來可以留存,但當時認為無需留存,于是被售予仍在其他戰線奮戰的同盟軍,如巴基斯坦軍隊、荷蘭軍隊和印度尼西亞軍隊。這些腕表都有第四行鐫刻字樣,標明它的新主人。
Record、Timor和Vertex(從左至右)
世界上的鐘表收藏家各式各樣,涉足鐘表收藏的原因各異。一些收藏家傾心鐘表的臻美華飾,就性質而言,軍表對這種類型的收藏家沒有什么吸引力(當然不否認一些人發現軍表樸實無華的設計本身就令人驚嘆)。也有一些收藏家,他們將收藏視為與重要歷史片段聯系的一種方式,越有歷史意義、珍稀罕見的表款越能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十二金剛”腕表兼具這兩種特性。總共十二款的系列套組,稀有難尋的Grana W.W.W,以及不菲的價格,想想都覺得難之又難。但轉言之,難,也是收藏的一大樂趣所在。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