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韓國,中國和日本的時尚品牌成為西方奢侈品牌的有力競爭者,在亞洲消費者們對亞洲風格更加自信,以購買本土產品為榮的心理影響下,西方奢侈品牌感受到了挑戰。亞洲消費者是全球在高端時尚上消費最多的團體,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一般,大多數人年齡在35歲以下,熟悉網絡,追求小眾,原創品牌。
高質量已經不是西方奢侈品牌的專利,亞洲品牌嘗試新材質,在當地生產設施的支持下,同樣也能提供高質量的服裝。來自亞洲的強勢競爭將對諸如Prada, Bottega Veneta, Tod’’s等本來已經銷售狀況不佳的品牌造成很大影響。
中國的時尚品牌如Ms Min和Comme moi發展迅速,在知名商場Lane Crawford開設專柜,在中國和香港也有多家分店。Lane Crawford還設有韓國男裝Woo Young Mi等品牌,很快將引進韓國女裝品牌。
過去的4年間,Lane Crawford里中國品牌數量從原先的4個增長至30個,20%中國設計師設計的服裝運往國外,主要購買者是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在中國購買這些品牌的消費者年齡在25歲左右,在香港的年齡為35-40歲左右。另外日本品牌在亞洲消費者里也很受歡迎,比如Sacai, Tsumori Chisato等。
首爾, 東京和上海時裝周都發展迅速,得到當地業界團體的支持,很多品牌開始走向西方,在米蘭,巴黎時裝周上開秀。北京設計師Guo Pei于1月份在巴黎高定時裝周開秀,Rihanna在去年的Met Gala上就穿著他的設計。
韓國的化妝品品牌也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歡,韓劇在中國的走紅帶動了韓國化妝品長流,韓國明星也頻頻在中國市場露面。亞洲品牌在外形上更適合亞洲女性嬌小的身材,也比西方品牌更加了解亞洲消費者的喜好。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