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倫敦最新消息,Tom Ford成為又一位取消時尚周T臺秀的設計師,他更傾向與媒體和買家進行一對一會面。如今,設計師們正尋求多樣化的方式展示他們的作品,以滿足越來越復雜的時尚消費者的需求。
本周四,設計師透露他正計劃在2月18日開始的紐約時裝周期間以“小而私密”的展示方法展現他設計的男裝和女裝系列。而他原本的計劃是在下個月于倫敦首度展示男裝時裝秀。此前,他常常在1月和6月在倫敦舉辦進行一對一的時尚聚會。
Tom Ford多年來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策劃引人注目的時裝秀,精致的展廳以及最近推出的時尚電影,而到本季度,他表示希望更關注服裝細節及消費者的個性體驗。他透露:“在前幾季,我在倫敦展廳中向媒體以非正式的方式展示了系列作品,這讓我能夠在記者們觀看和觸碰服裝的時候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面臨的事實就是我們向媒體和消費者們進行展示服裝的方式正在改變!
“目前,我認為在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方面,一定的靈活度已很必要。對我而言,服裝展示最重要的事是將本季度的信息和設計作品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下一季度,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回歸到親密的展示方式,將服裝的細節展現出來!
Tom Ford是最近又一位取消傳統時裝秀的設計師,選擇專屬聚會。上周,倫敦時裝周的一位熱門年輕設計師Thomas Tait表示,他并不打算再進行時裝秀,而會在巴黎時裝周期間進行一對一展示會。
Thomas Tait是LVMH設計師大獎的獲得者,今年28歲。上月,他在英國時尚大獎上贏得了女裝設計師榮譽獎項。
關于時裝秀的意義和至關重要的時間問題在設計師和行業內引起了廣泛思考,同時也對此事的根本目的產生了質疑,畢竟,目的是要將衣服賣給越來越偏好于“現買、現穿”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也想要知道她們為什么花那么多錢購買這些產品。
時尚周模式正在解崩,時尚的權利應歸還于消費者。Rebecca Minkoff 是最近一位質疑時裝秀價值的設計師,她認為,時裝秀展示的作品在4到6個月之后才能到店,到那時消費者早已對該風格喪失興趣,因為他們已經在明星和社交媒體上看了太多,他們不會再買這些商品。 Rebecca Minkoff 決定明年二月時裝周展示當季春裝。
本周早些時候,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表示,它將繼續與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合作進行未來時裝秀定義的研究。BCG將對行業專家進行調研,探索出可能的替代方式,讓時裝秀與零售消費更緊密地結合。這個想法將讓時裝秀更具消費者導向,而非行業導向,將展示已上市的當季商品。
Rebecca Minkoff,Tom Ford和Thomas Tait并不是唯一采取這種行動的設計師上周,Hunter表示,作為新策略的一部分,將直接通過音樂節和自己的零售商商店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品牌表示,它希望“探索并加強與音樂節之間的聯系,計劃在2016年打造出多個面向全球消費者的精彩時刻”。
英國時裝協會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混亂期,陷入這種設計師面臨的困境。協會CEO Caroline Rush提到公眾將能夠進入倫敦時裝周展廳參觀并直接從品牌處購買樣品時表示:“在倫敦,我們有一個針對消費者的時裝周,倫敦時裝周末,這個項目已經持續多年!
她表示:“近年來,許多關于倫敦時裝周和倫敦時裝周末之間界限模糊的討論,因為設計師們正努力增加消費者們對時裝秀的參與度,包括通過社交媒體、線上直播和挑選觀眾到場觀秀。無疑,未來時尚季中,這兩者的界限將會更加模糊,因為將有更多設計師選擇同期做當季展示。然而,我們仍然需要確保這些一直依賴時裝周平臺進行展示的品牌,利用這一平臺能成功吸引批發商和買手,而媒體也有機會繼續進行這種報道!
倫敦時尚企業中心一直致力于幫助年輕設計師進行業務發展,中心主任Wendy Malem表示,新一代的設計師正在試圖跳過T臺秀環節抓住終端消費者。
她表示:“現在,設計師們不得不尋找更聰明的方式處理業務。他們廣泛參與社交媒體溝通,戰略化地建立個人網絡并與關鍵顧客和業務伙伴創造良好關系。即便是較小的設計師品牌,也需要快速國際化,而數字化關系網是這些優秀企業家競爭優勢所在。特別現在面臨贊助商減少,設計師們不得不尋求T臺以外的方式展現自己和產品。”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一個典型的新一代極高人氣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這位設計師也是Loewe的創意總監,他擁有來自奢侈品集團LVMH的投資,他表示沒有計劃放棄T臺秀。他透露將珍惜時裝秀場的每分每秒,因為這是一個寶貴的與業界同仁和終端消費者對話的機會。
他說:“對我而言,T臺尤為重要,特別是在社交媒體方面。在秀場上,你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1000張圖片和內容,他們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分享給大眾。這是與消費者互動的好機會,而它同時為你的工作制定了一個期限!
“不論對于J.W. Anderson還是Loewe,T臺都提供了非常獨特的體驗,而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將線上體驗在線下兌現,并讓人們為此興奮!
一個事實是走秀正逐漸失去意義。只能賺得少數眼球,已無法產生大規模的影響。大多數設計師也不具有突破常規、重新定義的眼界。時裝秀應該注重時裝本身的辨識度,但卻將展示形式的獨特性置于其后,這不僅是這個行業的硬傷,也是設計師的軟肋。時裝周幾十年了其實什么都沒變,一切都被巨頭壟斷壓制,新的設計師依然沒有什么機會。
正如我們看到的更多細節那樣,時裝周正變得越來越同質化,時尚編輯們對相似的走秀也感到厭倦,報道千篇一律,其實消費者真正希望看到是:可以出現很難被像ZARA等快時尚品牌復制的個性化定制產品,要挑戰這一消費者需求那就得改變時裝周的模式,更直抵終端消費者,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現買、現穿”。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