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亞洲高級鐘表盛會“鐘表與奇跡”展將于2015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在香港舉行。
造型鐘表大師卡地亞彰顯深厚實力,為2015年新品Clé de Cartier系列再搭載兩種標志性的高級復雜功能——神秘機芯與浮動式陀飛輪。
此外,品牌還推出匯集三枚高級復雜功能腕表的桃花心木黑漆禮盒,以及三款獨一無二的高級珠寶腕表,彰顯高級珠寶與高級制表完美結合的成熟魅力。
卡地亞時間藝術,盡在本屆“鐘表與奇跡”展精彩呈現:
*精湛過人的造型藝術
*美輪美奐的風格藝術
*創意無限的高級珠寶藝術
*恒久悠長的傳承藝術
精湛過人的造型藝術
非凡設計與高級制表工藝完美結合:Clé de Cartier 腕表
簡約造型
構思Clé de Cartier 腕表的挑戰顯而易見:如何在完美無瑕的圓形上創造新的外觀設計。一切的關鍵在于精準、平衡和比例。造型被徹底簡化,回歸本質。卡地亞以精湛技藝,打造出完美無瑕的流線外觀、優雅簡約的風格與和諧統一的美感。表殼的尖銳邊角不復存在,表圈細膩而圓潤,表耳呈柔和的錐形。所有部件整合而成這件行云流水般的杰作,給人以奇妙、直觀且難以抗拒的感受。神如其形,本應如斯。
簡約曲線
Clé de Cartier 系列以優雅之姿來襲, 將“緊湊曲線”這一全新元素帶入品牌制表設計。從側面觀賞,腕表呈圓拱形,流暢平滑、渾然一體,符合人體工學。充滿魅力的造型完美貼合手腕,佩戴簡便舒適。秉承卡地亞風格之精髓,帶來觸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其亮點在于表殼一側,那宛如珠寶、形似鑰匙的表冠,并以此獨特元素為這款全新腕表命名。
簡約革新
卡地亞在設計新穎表冠方面有著豐富歷史,Clé de Cartier 腕表亦繼承了這一傳統。這一次,表冠不僅是腕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亮點,更是腕表名稱的靈感來源。法文中的“Clé”意為鑰匙,全新表冠的外觀正酷似一把鑰匙。以此表冠調校時間和日期的全新操作方式,開創制表界之先河,令人聯想起使用鑰匙為鐘表上鏈的古老傳統。全新表冠體積可觀,令操作更為輕松自如。然而,功能實用并非其唯一優勢,它本身便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表冠造型修長簡潔,裝飾一顆凸圓形藍寶石,其鑲嵌工藝有別于傳統做法,巧妙嵌入的寶石與將其包覆的金屬齊平。全新上鏈機制兼具實用性和愉悅感。
遵循以使用者為本的理念,這一特別研發的機制配備能夠輕松調校時間的系統。當調校完畢后,推回原位的表冠便可自動恢復垂直姿態,而指針保持不動——這一名副其實的簡約操作是卡地亞卓越工藝的驚人成就。此操作更伴隨聲音效果,帶來更為豐富的感官享受。這美妙聲響中蘊含著時計杰作的迷人氣息、卓越品質和內在的復雜工藝。
羅馬數字、分鐘軌、劍形指針等卡地亞的標志性設計無一不見證著品牌的精湛工藝,為這款簡約而不簡單的時計新作錦上添花。2015年誕生的Clé de Cartier 腕表全新演繹卡地亞引以為傲的時間藝術,致敬腕表工作坊兩大標志性高級復雜功能——神秘工藝與浮動式陀飛輪。
一百多年來,卡地亞一直擅長將神秘奇幻的風格融入鐘表制作。在卡地亞的歷史上,神秘鐘與神秘機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篇章。
神秘美學
神秘鐘之所以“神秘”,皆因其指針仿似懸浮于透明鐘體之上,與機芯沒有絲毫連接。
正如1925年頂級時尚雜志《La Gazette du Bon Ton》所稱, 它是一個“鐘表史上的奇跡”,是路易• 卡地亞(Louis Cartier)與杰出制表大師莫里斯• 庫埃(Maurice Coüet ,1885-1963)精誠合作的結晶。
其時莫里斯•庫埃年僅25歲,卻已因其超凡技藝而備受卡地亞賞識,并于1911年成為卡地亞專屬供貨商。1912年,首款神秘鐘誕生,并被命名為Modèle A。莫里斯•庫埃的靈感來自讓•歐仁•羅貝爾-烏丹(Jean-Eugène Robert-Houdin,1805-1871)發明的時鐘,這位偉大的法國魔術師也是現代魔術的開創者。Modèle A神秘鐘曾衍生出多種款式,搭配不同材質的底座,精心裝飾的表盤與框架以及各種形狀的指針。1920年,采用“中央單軸”的神秘鐘問世。
這項創新在美學設計方面給予了卡地亞更高的自由度。1923年,神秘鐘的工藝更趨完美,在著名的“廟門”(Portique)系列神秘鐘內,機芯被置于時鐘頂部。這些神秘鐘極為珍貴罕有,個別款式甚至需要超過一年的精工細作,并由多位能工巧匠參與其中。
時至今日,卡地亞神秘鐘與神秘機芯的制作從未停止,如今更通過高級制表作品煥發全新面貌——Rotonde de Cartier 神秘腕表于2013年日內瓦國際高級鐘表展正式亮相。卡地亞精益求精、不斷求新,將獨家工藝提升至藝術高度。
神秘鐘Modèle A 巴黎卡地亞,1914年
鉑金,K金,水晶,玫瑰式切割鉆石,白色琺瑯,4顆凸圓形藍寶石,底座以白色瑪瑙制成。八日動力儲存矩形機芯,鍍金,擒縱叉,雙金屬平衡擺輪。時間調校和上鏈通過底座上的鑰匙完成。
Clé DE CARTIER腕表,搭載神秘小時功能,配備9981 MC型機芯。
Clé de Cartier 神秘小時腕表象征卡地亞兩大高級制表典范——Clé de Cartier 腕表與神秘機芯完美結合。
經過卡地亞腕表工作坊工藝大師的巧思設計,Clé de Cartier 腕表呈現令人屏息凝神的神秘面貌,兩根指針懸浮于表盤上,仿佛沒有任何連接。
這款時計的表盤同樣別具一格,鏤空裝飾襯托藍色羅馬數字,與上鏈表冠的藍寶石交相呼應。羅馬數字、分鐘軌、劍形指針等卡地亞的標志性設計無一不見證著品牌高級制表系列的精湛工藝。
CLé DE CARTIER腕表,直徑41毫米
搭載神秘小時功能,神秘時、分顯示,搭載9981 MC型機芯
表殼:950/1000鈀金
直徑:41毫米
表冠:950/1000鈀金,鑲嵌一顆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鍍銀鏤空,帶太陽紋放射效果
指針:鍍銠精鋼劍形指針
表殼厚度:11.25毫米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白K金折疊表扣
防水深度:3巴(~30米) 表殼:18K玫瑰K金
直徑:41毫米
表冠:18K玫瑰K金,鑲嵌一顆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鍍銀鏤空,帶太陽紋放射效果
指針:鍍銠精鋼劍形指針
表殼厚度:11.25毫米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玫瑰K金折疊表扣
防水深度:3巴(~30米)
卡地亞9981 MC型工作坊精制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神秘時、分顯示
機芯直徑:133/4法分,即31.28毫米
機芯總直徑:31.9毫米
厚度:4.61毫米
紅寶石軸承數:27
機芯零件數:158
擺輪振頻:每小時28,800次
動力儲存:約48小時
Clé DE CARTIER腕表,搭載浮動式陀飛輪,配備9452 MC型機芯。
此款Clé de Cartier 腕表表殼鑲滿璀璨鉆石,同時還搭載最為精巧的高級復雜功能之一——浮動式陀飛輪。這一令人賞心悅目的復雜機制由卡地亞腕表工作坊工匠大師悉心打造,各處細節無不彰顯精湛過人而富有新意的工藝理念。
此款時計搭載的浮動式陀飛輪不但復雜精巧,亦精美細膩。如同卡地亞高級制表的每一枚機芯作品,此枚手動上鏈機械機芯的142枚零件都由工匠大師逐一悉心修飾:表橋經倒角打磨,側面經拉絲處理,螺絲頭經拋光處理。
工匠大師嚴格遵循規范的機芯修飾,使其符合“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的苛刻標準,彰顯日內瓦羅納街35 號(35 rue du Rhône)卡地亞工作坊的制表傳統。
高級制表機芯與品牌時計新作完美邂逅,構成簡約典雅、和諧統一的美感。Clé de Cartier 浮動式陀飛輪腕表充分印證,卡地亞對制表藝術與工藝的卓越追求始終如一。
CLé DE CARTIER腕表,直徑35毫米
搭載浮動式陀飛輪
搭載9452 MC型機芯,浮動式陀飛輪
表殼:18K鍍銠白K金,
鑲嵌478顆明亮式切割圓鉆,總重達3.56克拉
直徑:35毫米
表冠:鑲嵌一顆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雕紋表盤,帶太陽紋放射效果
指針:拋光藍鋼劍形指針
表殼厚度:11.3毫米
表帶:海藍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鍍銠白K金折疊表扣,
鑲嵌41顆明亮式切割圓鉆,總重0.40克拉
防水深度:3巴(~30米)
卡地亞9452 MC型工作坊精制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搭載浮動式陀飛輪復雜功能
機芯直徑:103/4法分,即24.50毫米
機芯總直徑:24.9毫米
厚度:4.50毫米
紅寶石軸承數:19
機芯零件數:142
擺輪振頻:每小時21,600次
動力儲存:約50小時
美輪美奐的風格藝術
此款禮盒專為高級制表收藏賞鑒家打造,全球限量發行五套并配有獨立編號,慷慨呈現卡地亞三大高級復雜功能時計的典范之作。三款腕表采用相同的圓形表殼設計,藍色琺瑯表盤亦和諧一致。
這三款高級制表作品形神相似,又各具亮點,分別搭載三種精巧非凡的核心機制:雙重神秘陀飛輪機芯、浮動式陀飛輪三問機芯和Astrocalendaire 天體運轉式萬年歷機芯。
全新Rotonde de Cartier 腕表表盤以K金打造并雕紋修飾,隨后覆以深藍色琺瑯。這一工藝以20 世紀初裝飾座鐘表盤的傳統做法為靈感,致敬卡地亞典藏系列的非凡珍品。
雕紋琺瑯工藝指的是在18K白K金表盤上雕刻放射飾紋,再多次覆以透明琺瑯。工藝大師在運用琺瑯粉末時,需要悉心考量質感、構圖和色彩,從而確保燒制后達到均勻統一的裝飾效果。把握入窯燒制的溫度是整個工藝流程的關鍵。待琺瑯冷卻,表盤將呈現豐富細膩的視覺效果,透明琺瑯、精致雕紋與深邃藍色相映成輝。
這三款腕表杰作的琺瑯裝飾在位于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卡地亞大師工藝工作坊完成,隨后交由日內瓦羅納街35號的腕表工作坊組裝,三款腕表全部榮膺享負盛名的“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卡地亞發揮高級制表深厚功底,將大師工藝與高級復雜功能完美融合。
三枚時計臻品收藏于古色古香的桃花心木黑漆禮盒內,彰顯卓爾不群的美學理念。
ROTONDE DE CARTIER腕表,雙重神秘陀飛輪,配備9454 MC型機芯,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
2013年,雙重神秘陀飛輪腕表橫空出世,延續品牌百余年的“神秘”傳奇。
這一精妙的裝置被安放在腕表的中心部位,似乎擺脫了重力法則,給人以毫無支撐并懸浮于空的觀感。
陀飛輪框架完成每分鐘一周的自轉和每5分鐘在其空間內的完整旋轉,因此得名為“雙重神秘”陀飛輪。
ROTONDE DE CARTIER腕表,直徑45毫米
雙重神秘陀飛輪
搭載9454 MC型機芯
表殼:鉑金
直徑:45毫米
表冠:鉑金圓珠形表冠,鑲嵌一顆凸圓形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18K白K金“火焰”雕紋,藍色琺瑯
指針:鍍銠精鋼劍形指針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白K金折疊表扣
防水深度:3巴(~30米)
卡地亞9454 MC型工作坊精制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搭載雙重神秘陀飛輪,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
機芯直徑:35毫米
機芯總直徑:35.5毫米
厚度:5毫米
紅寶石軸承數:25
機芯零件數:242
擺輪振頻:每小時21,600次
動力儲存:52小時
ROTONDE DE CARTIER腕表,浮動式陀飛輪三問,配備9402 MC型機芯,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
9402 MC型三問機芯彰顯高級制表創新精神,具備兩大過人之處:音簧與音錘在表盤上清晰可見;慣性飛輪不受上表橋的限制,使其能夠真正地凌空飛轉。
9402 MC型機芯除三問報時功能外,還搭載卡地亞高級制表引以為傲的浮動式陀飛輪功能。
ROTONDE DE CARTIER腕表,直徑45毫米
浮動式陀飛輪三問腕表
搭載9402 MC型機芯
表殼:鈦金屬
直徑:45毫米
表冠:鈦金屬圓珠形表冠,鑲嵌一顆凸圓形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18K白K金“火焰”雕紋,藍色琺瑯
指針:鍍銠精鋼劍形指針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白K金折疊表扣
防水深度:3巴(~30米)
卡地亞9402 MC型工作坊精制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搭載浮動式陀飛輪和三問報時功能,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 日內瓦優質印記)
機芯直徑:143/4法分,即33.40毫米
機芯總直徑:39.5毫米
厚度:9.8毫米
紅寶石軸承數:45
機芯零件數:447
擺輪振頻:每小時21,600次
動力儲存:約50小時
ROTONDE DE CARTIER腕表,天體運轉式萬年歷,陀飛輪和環形顯示萬年歷,配備9459 MC型機芯,腕表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
2014 年,卡地亞推出Rotonde de Cartier Astrocalendaire 天體運轉式萬年歷機芯,以革命性的理念創作出全新的中央顯示萬年歷,在毫厘之間清楚顯示十二個月、一周七天、日期和平閏年。
憑借三維立體多層次同心圓設計,萬年歷的各項功能逐層呈現。第一層為星期, 第二層為月份,日期則顯示于最上層。精致的窗格沿著不同的層級移動。至于萬年歷的最后一項功能—— 平閏年顯示, 則通過表背上的一枚指針清晰指示。
這款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calendaire 天體運轉式萬年歷腕表還特別搭載卡地亞高級制表引以為傲的浮動式陀飛輪功能。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CALENDAIRE,直徑45毫米
天體運轉式萬年歷腕表
陀飛輪和環形顯示萬年歷,搭載9459 MC型機芯
表殼:鉑金
直徑:45毫米
表冠:鉑金圓珠形表冠,鑲嵌一顆凸圓形藍寶石
表鏡與表背:藍寶石水晶
表盤:18K白K金“火焰”雕紋,藍色琺瑯
表圈:鉑金
指針:鍍銠精鋼劍形指針
厚度:15.1毫米
表帶:黑色鱷魚皮表帶
表扣:18K白K金折疊表扣
防水深度:3巴(~30米)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calendaire天體運轉式萬年歷腕表,
搭載9459 MC型機芯,陀飛輪和環形顯示萬年歷,
腕表榮膺“Poinçon de Genève”(日內瓦優質印記)
機芯直徑:14法分,即31.38毫米
機芯總直徑:32毫米
厚度:8.1毫米
紅寶石軸承數:51
機芯零件數:382
擺輪振頻:每小時21,600次
動力儲存:約50小時
創意無限的高級珠寶藝術
流光溢彩的卡地亞時間藝術。立體造型、明暗光影、通透意境……卡地亞揮灑創意,演繹美侖美奐的時間藝術。
珠寶大師以璀璨鉆石華麗點綴時計作品,宛如時光銀河的閃爍繁星。得益于卡地亞工作坊的精湛工藝,每一枚腕表皆綻放獨特光采。
寶石師負責雕刻縞瑪瑙或切割水晶,珠寶師或測量師則以鉆石再現設計圖案,無限延續光芒之舞。
高級珠寶INCA腕表
獨一無二作品,石英機芯,18K白K金,鉆石,縞瑪瑙。
此款頗具幾何風格的時計臻品以印加金字塔為靈感,交錯鑲嵌耀眼鉆石和縞瑪瑙。通透晶瑩的外觀令雕刻縞瑪瑙更顯深邃立體。層疊的方形圖案沿兩端逐漸縮小,給人無限延伸的視覺感受。卡地亞自1920年代起便深諳運用縞瑪瑙的藝術,如今發揮非凡實力,實現各個角度皆對稱一致的美妙效果。
高級珠寶KOINOBORI隱秘腕表
獨一無二作品,石英機芯,18K白K金,16顆刻面莫桑比克紅寶石,總重16.66克拉,鉆石。
此款作品以波浪為裝飾主題,宛如日本傳統繪畫中常見的鯉魚在水中自在游弋。鑲滿鉆石的手鐲表上鑲嵌16顆橢圓形紅寶石,每一顆均重約1克拉,色調上具有細膩差別。如此非凡臻品需要品牌工匠大師耗費近一千小時,方可令手鐲表宛如潺潺流動的溪水。
高級珠寶CRISTALLIN腕表
獨一無二作品,石英機芯,18K白K金,鉆石,水晶。
幻影始終是卡地亞腕表創作的靈感源泉之一。外表下藏著何種奧秘?這款腕表的內里乾坤為何?水晶表盤下,依稀可見神秘蹤影。鉆石繁星般點綴蒼穹,見證時光流逝。水晶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魔力,隨著腕表轉變方向上演虛實變幻的絕妙面貌。
工匠大師需要耗費超過一千小時,運用諸多珠寶工藝,方制成此款腕表。其中當屬水晶切割工藝最為復雜。
恒久悠長的傳承藝術
制表是一種細致入微的機械藝術,離不開精湛熟練的手工技藝。實踐與學習正是卡地亞高級制表工藝的核心主題。對于卡地亞來說,傳承工藝是品牌使命。
卡地亞始終珍視的使命
位于瑞士拉夏德芳的卡地亞腕表工作坊旨在保護這種工藝傳統,通過實踐和教學永續傳承品牌遺產。鐘表學院已創立二十余載, 每年都有年輕學員從這里走出, 成長為制表領域的能工巧匠。此外,卡地亞傳統工坊(Atelier Tradition)薈萃制表工藝的所有傳統工序和工具, 無論需要維修的鐘表作品狀態如何, 無論其使用年數長短,均能為其提供維修服務。
距離卡地亞腕表工作坊不遠處, 矗立著2015年誕生的卡地亞大師工藝工作坊(Maison des Métiers d’’Art),這里匯集了制表領域最為珍貴古老的藝術工藝,先進技術與傳統工藝在這座殿堂內融會貫通。品牌通過不斷創新,對這些工藝進行革新、融合與保存。公眾在此得以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探索制表世界。卡地亞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架起橋梁,擁有獨一無二的非凡地位。
今年,卡地亞繼續展現傳承與分享的決心。值“鐘表與奇跡”展舉行之際,卡地亞將首次組織一系列技藝展示和大師課堂,由工匠大師親自參與演示。
技藝展示以大師工藝與高級制表為主題。屆時觀眾將有機會觀賞到運用古老金銀絲細工工藝的獵豹裝飾腕表,此枚新作于2015年日內瓦國際高級鐘表展正式亮相。在高級制表技藝展示上,觀眾可一飽眼福,探索Crash 鏤空腕表的精巧機芯及非凡修飾。機芯的奧秘將通過零件倒角、組裝和拆卸三大步驟一一揭曉。
大師課程期間,觀眾還可通過卡地亞1904 MC型工作坊精制機芯的拆解過程,了解金銀絲細工鑲嵌的制作工藝。通過此次難得良機,卡地亞邀請觀眾親身體驗專業制表的無盡魅力。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