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語”主題展覽,這是皮諾珍藏(Pinault Collection)在古馳博物館的第七次展出,也是對古馳最具標志性元素之一:花卉圖案(Flora)的完美呼應。
此次展覽由威尼斯葛拉西宮(Palazzo Grassi)藝術中心和海關大樓(Punta della Dogana)博物館的總監Martin Bethenod擔任策劃,包括由四位藝術家于1967年至2012年間創作,與花朵相關的作品。該展覽主題雖然簡單,內容卻非常豐富:每一件展品都極具吸引力(其中一件還香氣四溢),精致而又耐人尋味。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花朵”這個主題看似平凡,但這些被賦予“名利”、“回憶”、“政治”及“藝術價值”等主題作品卻蘊含著深遠的意義。
圖左:Calendula (Marigold) Valérie Belin. Courtesy Jérome de Noirmont, Paris
圖右:Phlox New Hybrid (with Dahlia Redskin) Valérie Belin. Courtesy Jérome de Noirmont, Paris
Valérie Belin,1964年生,法國攝影師。在其2010年的品“Calendula”和“Phlox New Hybrid”中,他將女性的臉龐與花朵圖案相結合,以混合的風格(以植物學的角度),在人類與花卉,自然與人工,真實與夢幻,出現與缺失,魅惑與冷酷中不斷游走。

Einder (Horizon), 2007-2008, Courtesy of Zeno X Gallery Antwerp_Ph Peter Cox
Marlene Dumas,1953年生于南非。他于2007-2008年間創作的“Einder”描繪了一個令人扼腕的場景:在幽藍的夜幕下,寧靜的大海上漂浮著的鋪滿花朵的靈柩,其中沉睡的是這位藝術家不久前去世的母親。這件作品,用美麗與柔和的色彩述說了對母親的回憶、哀傷與追思。

Fantome, Latifa Echakhch, Photo. Fabrice Seixa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kamel mennour, Paris
Latifa Echakhch,1974年生于摩洛哥。其作品“Fantome”選用的主要素材是茉莉花,更確切地說是在中東地區的城鎮中,街邊商販售賣的花形項鏈。這件作品源自藝術家的記憶:貝魯特的一位賣茉莉的流動小販為了保護花朵的香味和新鮮度,將襯衫蓋在水仙上。除了顯而易見的脆弱性之外,這件雕塑還引發了對“阿拉伯之春”運動的革命以及對混亂的抵制。因此,這些鮮花擁有了政治的意義。

Single Oriental Poppy (A), New York, 1968, Copyright The Irving Penn Foundation
偉大的美國攝影師Irving Penn (1917-2009)創作的兩幅雙連畫“Cottage Tulip, Sorbet, New York(1967)”和“Single Oriental Poppy(1968)”,將黑白畫和同樣內容的彩色畫結合在一起。古典主義結構,以及注重細節的印刷(黑白畫采用白金印刷,彩色畫采用染印法)體現了這兩幅作品中完全的形式控制和對絕對完美的追求,以及體現了對時間流逝的和萬物虛空的關注,將這位攝影大師的獨特創作風格表露無遺。
藝術家介紹
Valérie Belin于1964年在法國布洛涅-比揚古出生,并在巴黎生活和工作。起初她的照片以黑白風格為主,后期轉為彩色,表現在物件與身體、靜物與人的身材中展現的持續性張力。這位藝術家通過多面威尼斯鏡子營造的反射與透明感,以及蕾絲服飾和婚紗,大膽地對質疑身體的存在與虛無。后來,她的作品逐漸以健身愛好者、摩洛哥新娘、變性人、黑人和白人女性為對象,她開始研究人的身材,并且在不同的身份下,身體作為一種物件所呈現的不同意義。Valérie Belin的作品曾在多個博物館展出,其中包括多個國際性博物館,如歐洲攝影館(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巴黎近代美術館(the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蘇黎世美術館(the Kunsthaus Zürich)、洛桑愛麗舍宮博物館(the Musée de l'Elysée in Lausanne)、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以及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
Marlene Dumas于1976年在南非開普敦出生,并在在阿姆斯特丹工作和生活。1978年起,她開始巡回世界舉辦展覽。她是荷蘭最具國際知名度的藝術家之一。1995年,她代表荷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96年,她在泰特藝術館(Tate Gallery)展出一系列紙上作品。過去,Marlene Dumas的創作包括畫作、拼貼畫、素描、雕刻以及裝置藝術品。目前,她主要創作油畫和紙上墨畫。她的靈感來源不拘一格,其中包括報紙和雜志剪報、她自己的回憶、佛蘭芒(Flemish)繪畫以及寶麗來照片。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可歸為肖像類,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肖像。這些作品描繪的并非是實實在在的人,而是一種情緒或心態。其作品的中心主題涉及種族與性別、罪惡與無辜、暴力與溫柔。她曾舉辦過多次個展,展覽地點包括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館、斯特哥爾摩現代博物館(Moderna Museet)、波特的Serralves基金會、慕尼黑藝術之家(Haus der Kunst)、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以及洛杉磯當地藝術博物館(MOCA)。
Latifa Echakhch 在1974年生于El Khnansa(摩洛哥)。她在瑞士馬蒂尼(Martigny)工作和生活。她的作品中融合各種信號、標志、圖案與指示牌,寓意廣泛,旨在探究個人在世界中的狀態問題。這位藝術家通曉地理、文化、人物以及收藏史,并將這些元素放在社會與政治的大背景中討論。她的作品既有深度又細膩,反映影響當代的文化沖突,如個性與共性、獨立與團結的沖突。她能成功地駕馭自己作品中的文化對象,并將自己體驗到的阿拉伯及其他文化以美學的方式呈現,同時不失政治寓意,這樣的創作方式與她的個人經歷和政治立場相關。Latifa Echakhch的作品曾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洛杉磯哈默博物館(Hammer Museum)、法蘭克福Portikus畫廊、蘇黎世Kunsthaus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展出。2014年,她榮獲馬塞爾·杜尚獎。
Irving Penn在1917年生于新澤西Plainfield。1938年,他在紐約開始了平面設計師生涯,之后,他在墨西哥繪畫一年后,便返回紐約就職于《Vogue》雜志社。在《Vogue》雜志時任藝術總監Alexander Liberman的鼓勵下,Penn拍攝了首張彩色照片,這張靜物照成了1943年10月1日出版的《Vogue》雜志封面。他與該《Vogue》雜志的合作一直持續到2009年去世之時。除了《Vogue》,Penn還為美國國內外的其他雜志工作,與其合作的客戶數量不勝枚舉。
Penn的作品曾在美國及世界各大博物館展出,其中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斯德哥爾摩現代博物館(Moderna Museet)、華盛頓國立藝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華盛頓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洛杉磯蓋蒂中心(J. Paul Getty Museum)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84年為其舉辦回顧展,之后曾巡回世界12座博物館進行展出。2014年,Palazzo Grassi專為這位攝影師舉辦名為“Irving Penn, Resonance”的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