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過去了,從某一天某一個時刻,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身邊曾經熟悉的環境,已經在我們每天默默無聲中改變了。”
【生活在左】作為傳統手工藝的追尋者,我們執著于傳統手工藝背后所包涵的歷史與精神。于是,我們再次出發,開始了尋……帶來了2015的秋冬系列“尋跡·再造”。
尋,是探尋過去,探尋未來,探尋自己……,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探尋。再造,指的是通過探尋,通過尋思,再次認識自己,認識歷史,認識過去的一個過程。這個系列帶給大家的是更深層次的思考,思考人、事、物背后暗藏的意義和本質。尋跡,不僅僅是自身的改變,也是再造的過程;再造,不僅僅是賦予新生,更是對于內心本質的回歸。
靈感來源:
【生活在左】2015秋冬系列靈感來源于生命之源——水。水在最開始是無色的,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水開始幻化成白色、深苔色甚至是赤紅色。赤潮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于水最原本的印象。在這個系列中,通過將這幾種顏色與手編、手鉤以及手繡等傳統手工藝相融合,通過賦予面料一種全新的質感和紋理,設計師希望通過2015秋冬系列“尋跡·再造”告訴大家:有時候自身的改變也是再造的過程,我們去尋找那些失去了的原本記憶,在尋的同時,也是了解自己失去了什么的過程。再造不僅僅是加入新的元素賦予新生,更是一次對于內心本真的重塑與回歸。
整個系列都在滲透著尋跡般的流浪和孤獨感,如同導演費里尼本人說的那樣:“人就像涉足在記憶、夢境、感情的迷宮里。在這迷宮里,忽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是怎樣的人,未來要走向何處。”
我們有兩面鏡子,一面是照到將來即將發生的事物,一面是找到過去剛剛發生過的事物,我們站在這兩面鏡子的中間,用第一面鏡子中看到后面鏡子中的反射的景象,以即將發生的角度重新審視剛剛發生過的事情,那些丟失的情感,回憶,物件,一下子涌入了未來這面鏡子,當我們轉回頭從發生過鏡子中看到即將發生的世界時候,思想一下子清晰了。
秋冬系列色彩與工藝:
【生活在左】2015年秋冬系列,以白色,海苔色,深苔色、赤紅色為主色調,透過一層比一層深化的系列感,從視覺上加深一種記憶,輕薄到濃重的過渡,猶如呈現著人類海洋的記憶,從清晰到渾濁。
【生活在左】本季面料突出起伏、粗糙以及交融的氣息。含羊毛以及粗紡的棉麻面料是本季的核心選材。混紡概念在秋冬重新再造而生,不是單純面料而成,但卻是恢復單純純粹的觸感,這是秋冬系列的一次突破嘗試。與此同時,意大利進口定制紗線:珊瑚紗、鮫紗、紙草紗的加入,重現了秋冬“夢一般詩化的生態與生活意識”。設計師通過各種面料的尋找和采集,希望在面料里面重新再造一種創新卻又能表現原本的衣料,再通過用心的剪裁設計,再次表達出衣料原本所包涵的意義。
在工藝方面,通過短絨工藝將赤潮的概念展現在服飾上,有別于我們傳統觀念中對于羊毛絨的印象,通過特殊工藝的處理,羊毛也能帶來絲絲的細膩觸感,與此同時卻能保有羊毛天生的保暖性。通過再造,我們讓事物的外在更加多樣化,而內在穩定、深刻的本質卻不會被改變。
另外,繡花工藝作為【生活在左】一直堅持的手工藝之一,不僅能很好地重現東方女性氣質,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工藝手法。因此,繡花重工的情結也成為了秋冬最為動人的一部分,重工除了體現外在的價值,還是將當代設計與手工藝師融合的珍貴過程,給予了那些默默付出的手工藝人展現的機會。這種東方韻雅之美是近4000厘米的紗線經過手繡工人10000余次針線穿梭來回所沉淀下來的,這樣立體的肌理層次是對執著的體現。
編織,同樣是秋冬系列中的一個重要工藝,這種看似普通,確實通過設計師與手工師一同幻化出的肌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展現,設計師們更在意挖掘出編織中的樂趣,帶來了不一樣的設計效果。例如,無骨縫的效果只有通過編織這種工藝才能實現,大約200根真絲條在工藝師手中經過20多小時的往復穿行,匯成了2000個結,匯成了一個夢。誰會想到一件手織外套是手工藝者在22個小時的探尋中,用20000多針織就而成的。小時候,每當看著母親親手為我們編織衣物時,我們懵懂地知道那一針一線編織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承載的是無限的希望;如今,在手工藝者的探尋和創造下,我們頓悟道:“原來可以編織的不只是情感和希望,還有藝術與時尚。”
2015,【生活在左】仍在尋跡世界,我們堅持以多種傳統手工藝的設計融入服飾中。通過尋跡、再造,將不可復制的一針一線展現世界。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