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中國設計師走出去說起
關鍵字:時裝周發布
不知從幾時起,設計師及其品牌的題材,逐漸成為市場的一個熱點。
1996年,例外品牌成立。這標志著不同于市場流通定位的服裝品牌,以更富有設計和靈魂的面貌出現,背后是一代服裝設計師們揮舞藝術與商業完美組合這一大旗的希翼。不過,以例外為代表的設計風格突出的個性品牌,他們靜默綻放,更從未高調地訴求過"設計師品牌"或者"中國十佳設計師品牌"這樣的賣點。
十年后,2006年的十月初始。Jefen(吉芬)品牌,以從來未有的姿態,在巴黎時裝周S/S07發布季上亮相。幾個月后,當吉芬再次出現在巴黎時裝周F/W 07發布時,中國主流的時裝品牌們,時尚人士和媒體們,對它已經相當地熟稔。
在接下來的幾個發布季中,例外,利郎,卡賓等紛紛在巴黎,米蘭和紐約的時裝周上進行流行發布。一時間,中國設計師及所謂的設計師品牌,仿佛集體"雄起",勢不可擋。在一陣高開之后,并沒有持續呈現高走之勢,唯留吉芬在那個眩暈的舞臺上,翩翩起舞。
是這些品牌的設計師們,不愿意再去做這樣的傳播嗎?還有,另有原因?這得從設計師的"今生來世"說起。
二、設計師價值與需求
關鍵字:設計師價值四階段
時尚產業鏈條的核心要素在于設計,設計師是其承擔者,而直接的成果是產品。設計師們,
以他們卓越的理念,創意和手法,與紙樣,打版等工藝師們一道,共同完成了服裝這一產品交易價值的實現,而一個偉大的設計師,同時會為這一件件成衣,注入靈魂和精神層面的價值。交易價值和精神價值,共同鋪就了華服背后的時尚光環。
任何一個作為的設計師都想成就屬于自己的設計師品牌。正如,任何一個優秀的士兵都想做將軍一樣。在通往成就的夢想道路上,充滿荊棘和風云,一邊是商業的滾滾大潮,而另外一邊是設計師自我而固執的堅持。很多設計師倒在了路途上,甚至有的從未起步。
設計師的成長道路,就是實現夢想和價值的過程。從期初的"畢業后求職就業",到"經過若干年工作,在版型設計能力的突顯",到"結合供應鏈能力的增大,從而實現了大貨供應的能力",到最后"經歷過如此多的市場考驗,積累了各種資源基礎上,開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設計師品牌"道路。這一路走來,艱難而艱辛。
設計師價值實現的四個階段中,最核心的環節,不是設計師本身的創意能力,而是創意如何迎合市場的能力。創意是夜空中璀璨綻放的煙火,市場(需求)是匍匐萬里的大地,而設計師則是將煙花和大地一覽眼里的畫者:一圖既有星空絢爛,又有大地廣袤的大手筆,惟妙惟肖而出。
但很顯然,大部分設計師在太執著于自己的"煙花燦爛",而與市場需求的大地相去甚遠,這注定了"愛比煙花寂寞"的結局。只愛自己的創意,卻不愛顧客的感受,這創意如何不寂寞?
從普通的跟班打工者,到出色的版型設計能力,到集合設計與生產能力的大貨供應,再到富有優秀靈魂的設計師品牌形成,設計師猶如育兒,從給時尚予軀體(成衣),再到教育成人,培養思想,形成強大的內心世界(精神價值),這一路,設計師須得是一位多么優秀的家長。
三、創意產業"陰謀論"
關鍵字:時尚創意園
中國設計師及其品牌的先天弱勢,結合特定的價值,這造成了設計師既有偉大的創意價值,又亟需支持的特定身份。在國家創意扶持政策和產業升級這一時代大背景下,設計師及其品牌在另一個市場--創意產業中成為主角。相比在成衣零售市場的平淡,真是一出"東邊不亮西邊亮",恍如時光交錯。
創意,需要市場,而最大最有生命力的市場,應該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型市場。事實上,創意業在設計師相關的領域中,風頭最勁的卻歸屬于"創意園"這樣的形式。
2006年,已經舉行了十年之久的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始在北京751時尚創意園舉行,接下來的幾年內,751時尚園成為了中國國際時裝周發布的主要場所。同時,751創意園也匯聚了一大批國內著名設計師。
這隨即引發了創意園的"馬太效應"。廣州,深圳,紹興,杭州,上海等時尚和產業重地,紛紛仿效"以設計師為主菜"的創意園模式。一時,設計師洛陽紙貴。
旋即,各地的創意園遭遇招商障礙。事實上,所謂的"創意園",本質上是以設計師為幌子的商業地產,當然用創意地產來形容更合適。創意地產背后的問題,其實就是中國設計師及其品牌發展階段和能力的問題。因為很簡單,創意地產首先需要一大批具有足夠支付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設計師,但作為個體設計師而言,一大批具備獨立能力的設計師尚未出現。哪怕這一條件具備,創意地產能給這些設計師帶去什么?同樣成為了關鍵問題。所以,最后,服裝創意產業運作的最關鍵問題是"如何幫設計師實現獨立的盈利能力"。
于是,聽那些創意園們高調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不妨拋出這個問題:請問這個創意園是如何幫設計師賺錢呢?有人說,創意園有太多陰謀在里面。陰謀不陰謀,只要聽對方的回答便可知。
四、中國設計師的洋務運動
關鍵字: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
2007年10月下旬,杭州漸冷。作為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女裝設計師大獎賽落幕,六位年輕設計師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批由杭州市政府組織的出國留學設計師。這拉開了中國設計師集體出國留學學習的帷幕。
顯然,中國時尚和時裝業的的確確需要一次"師以夷長"的洋務運動,以獲取在思想、制度和技術層面的革新和發展。具備基礎和功底的設計師,優秀的時尚技術和思想,實踐性強的課程,回國后的扶持和"落地"路徑,這四個要素構成了中國設計師洋務運動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
是的,必須關心設計師們的落地,而不僅僅出產這些"海歸設計師們"。
落地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解決設計師如何生存,開創事業,而更多的是,面對設計師的能力與價值,如何對應市場,積極創造"設計師—市場(企業)--組織者(政府或協會)"共贏的局面。要想創造這一個三贏的結果,并非幾個簡單的創意園就可以達到。
顯然,經營設計師成為了另外一種可以嘗試的道路。相比創意園以相對低價的方式解決了設計師們場地問題的功能,經營設計師則肩負解決設計師獨立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功能。前者,為權宜之計,而后者,則充滿挑戰和生機。
中國時裝設計師的洋務運動,如火如荼。除了創意園項目與之對接之外,是否還有幫助設計師生存和發展的"落地"策略推出,以成全這一偉大的歷史階段?
原文鏈接:
繡服荼靡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