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價值消費心理
對于珠寶材質(zhì)本身的真與假,優(yōu)與劣,是消費者的本能心理反應(yīng)。
2、美化裝飾心理
這是人們購買珠寶首飾最普遍的消費心理,也是珠寶首飾所有價值中,最能讓人直接體驗到的。俗話說:“愛美心理人皆有之”。在愛美心理的驅(qū)使下,人們不斷從外表來美化自己,使自己更瀟灑大方,更富有朝氣和活力,既美化生活又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色澤艷麗、造型奇特、款式新穎、美觀漂亮、秀氣細巧的珠寶首飾,是這類消費者的理想裝飾品。
3、象征寓意心理
珠寶不僅有美麗的色澤和光彩,同時還具有寓意深刻的內(nèi)在美。很多人選購珠寶首飾,不僅喜歡它外在美,而且還要表達某種愿望,或一種美好的寄托。自古以來,人們就將珠寶比作物華天寶而加以崇尚。如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帶玉的習慣,以示吉祥如意。在西方一些國家,航海的水手常帶海藍寶石,以求一路平安、順利,因為在海藍寶石的傳說中,它能戰(zhàn)勝邪惡,給人帶來安寧和幸福。而在阿拉伯國家,人們認為佩戴綠松石能消滅避難。這種心理,可以說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即使在今天,人們的這種樸素心理依然可尋。
4、紀念心理
持有這種心理的珠寶首飾消費者,往往對人對物都有懷有深厚的感情。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誠摯之情,進而將這種感情寄托在珠寶首飾上。其會選擇一些符合自己的心情愿望的珠寶,以作為對人對物的紀念。結(jié)婚紀念首飾的流行,可以說是人們這種心理較為典型的反映。美國每年有1500萬新娘接受男方的訂婚鉆戒。這不能不說是人們對“鉆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的最好理解。
5、儲備心理
國家銀行儲備,充當起比黃金還要堅固的“硬通貨”。正因如此,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較多的人有珠寶首飾保值心理,將珠寶首飾消費作為一項特殊的“儲蓄”。珠寶首飾小巧便攜便存,而價值又極高,是用作“儲備”的很好手段。
6、時髦心理
講時髦趕潮流,是現(xiàn)代人,尤其是青年男女的普遍心理。亮麗的顏色,眾多的款式,給追求時髦的男女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許多年輕人在購買珠寶首飾時,并不十分注重寶石本身的價值,而只追求其款式的新潮和個性色彩。
7、社會禮儀心理
佩戴高雅、得體的首飾,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對方的尊重和友好,同時也表現(xiàn)了自身的素質(zhì)和涵養(yǎng)。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人們就十分注重社會交往禮儀中的首飾佩戴。
8、身份心理
從廣泛的意義上講,人們選擇首飾本身就反映了一種個人“身份”,這種“身份”不只是直接的權(quán)力、職位的標志形式,更多的是從一個側(cè)面代表了一個人的內(nèi)在狀況和擁有狀況。
9、藝術(shù)心理
珠寶首飾不同于一般的裝飾品,它是一種高級藝術(shù)品,其中凝聚了設(shè)計者的心血。對于那些酷愛藝術(shù)的人來說,在選購珠寶首飾時,更注重首飾的藝術(shù)價值,強調(diào)首飾的藝術(shù)美。出于這種心理的消費者,選購珠寶首飾的最重要的標準,是首飾的造型是否獨特,款式是否新穎。
10、感情心理
人們崇尚美,追求純真的感情,往往借物喻情,表達內(nèi)心情感,珠寶歷來為人類所鐘愛,自然就表現(xiàn)出注重感情的珠寶心情。
11、實用心理
在人類應(yīng)用珠寶首飾的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珠寶首飾是與人們的實際應(yīng)用相結(jié)合的,如發(fā)夾、釵、發(fā)針、手表、領(lǐng)帶夾等。
12、顯富擺闊心理
很多人佩首飾是為了顯露自己有財產(chǎn)、有身份、有派頭。其在選購時,不講究制作是否精致、款式是否新穎。對于黃金首飾只求重量和成色,對于鑲嵌珠寶的首飾,只求寶石是否高檔,品質(zhì)是否一流。
原文出處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