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圣誕晚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讓他們高興。
12 月25日,當居于北半球的人們在寒風呼嘯中歡度圣誕節時,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澳大利亞熱情如火的“仲夏圣誕節”既有熱帶風情 的慶祝方式,也融合了歐洲傳統圣誕節的經典元素,盡管戶外人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但商店櫥窗里卻精心布置了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圣誕樹和穿紅棉襖的圣誕老 人讓人們仿佛又置身隆冬北國。這就構成了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冰火兩重天!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澳大利亞的熱帶水果、海鮮、奶酪和葡萄酒,一定會讓這個圣誕節變得異常豐富。澳大利亞悉尼邦達海灘上的圣誕燒烤派對是絕對的愜意和享受。熱情的澳大利亞人會 為你現場燒烤各種鮮活的海產,還演繹出各種時尚、多元的方式,包括涂上橄欖油、辣椒醬、咖喱等,大大滿足你食欲大開的胃口。
樹干似的蛋糕Buchedenoel,便是著名的法國圣誕美食。還未發明電力以前,法國人以一棵好柴作為圣誕禮物。法國人天性浪漫,連美食的起緣也浪漫過 人:從前有一個買不起圣誕禮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撿了一段木頭送給情人,不但贏得芳心,而且從此平步青云。因此,樹干蛋糕也成為祝愿來年好運的象征!
姜餅的故鄉雖然在德國,但歐陸人也習慣在圣誕期間吃姜餅。芬蘭人會一邊享用姜餅,一邊喝glogi酒,它是一種摻入杏仁與葡萄干的酒,味道既辣且香。荷蘭人甚至會把圣誕禮物藏在布丁或羊腸里呢!至于波蘭人則分為兩派,一派喜在圣誕前夕吃大餐,另一派卻整日齋戒祈禱!
德國人也相當重視圣誕,人們會在圣誕當晚趕回家里用膳,情況好比中國人吃團年飯。 德國最著名的圣誕食品是姜餅Lebkuchen。這是是一種介乎于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點。傳統的姜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現在的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好。
許多人有著圣誕節吃素食的傳統習慣。不吃肉,鱈魚倒能在餐桌上大行其道。吃蝦,烏賊貝殼類肉做成的魚肉色拉,還有胡瓜魚,鰻魚堅果制成的醬。
相 傳,傳統圣誕大餐火雞就源于美洲,而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在美國,圣誕晚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 粥,上面有一層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有的還習慣在圣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只烤乳豬,英美等國人們還往往喜歡在豬的嘴里放一只蘋果,據說 這個習慣源于一些大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后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圣誕請客時便紛紛效仿。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