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7日早晨向美國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文件,上市計劃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而就在此前一天,騰訊宣布成立獨立的微信事業群,京東商城1月也在美國遞交IPO申請,國內電商行業硝煙愈加濃烈。電商格局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電商巨頭要上市 攪動行業格局?
分析師預測,阿里巴巴集團的籌資額將在15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有可能超過Visa在2008年以197億美元融資額創下的美股IPO紀錄。
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聚劃算三個平臺在2013年的商品交易總額為2480億美元。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稱,以這個數據來看,阿里巴巴是世界最大的在線和移動電商公司。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阿里上市最明顯的是財富效應,員工與管理層的價值實現。對于企業發展以及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來看,融資將推動現有業務擴張,帶來更多的資本并購,從電商的國內格局看,阿里上市未必是件好事情,恐帶來一家獨大的加強和擴大。
不過,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認為,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內盡管具有主導優勢,上市有助于鞏固其地位,但目前電商領域已經是多極化發展,尤其是小而美的電子商務業務開始增多。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博客網創始人方興東認為,阿里赴美上市影響的是整個國際互聯網格局,一夜之間中國互聯網將跟美國平起平坐,帶動中國GDP的快速崛起,這對以互聯網為制高點的高科技領域的博弈影響巨大。
“這一電商巨頭的上市對國內電商格局本身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阿里一家公司的份額不可能再高了,今年搶占國內電商份額意義不大。”方興東說,對于阿里來說,要在25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后)上更上一層樓,依靠中國市場不太可能,必須突破全球布局。“馬云可能會尋找一個比電商空間更大的領域發展,阿里的對手將變成亞馬遜、eBay、谷歌。”方興東說。
上一輪中國電商上市融資急功近利?
幾年前,電商領域就掀起了一波上市潮,這其中包括麥考林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交易、當當網登陸紐交所等。觀察者們認為,在風投看好電商企業的同時,大量電商平臺的出現也暴露出行業低門檻、輕專業,商業模式極易被替代的弊端。
方興東認為,目前電子商務行業還未有里程碑式的上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資本太急功近利,追逐短視的快速盈利。電商最終的商業模式是,前期要有資本的大量投入,但中國電商正準備起步時就遭遇了美國經濟的泡沫破裂,資金投往國內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對團購等商業模式過度投資,造成了“該投的不投”。
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又臟又累的重體力活”。阿里如果沒有雅虎的大手筆投入,不可能走到今天。這次的IPO會把中國電子商務的地位大大提升。近幾年,經過洗牌,電子商務泡沫逐漸被擠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商城等一些電商企業的行業主導地位更加明晰。
方興東認為,京東商城、唯品會的體量對格局的影響相當有限。國內電商行業要想良性發展,必須形成一個開放競爭的局面。
誰來開啟“后阿里時代”?
方興東認為,京東商城上市或將開啟“后阿里時代”,目前能與阿里抗衡的唯有京東商城與騰訊的組合。騰訊雖然有市場優勢,但相比于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商業贏利操作性稍弱。京東商城如果更專注于電商領域,格局會被打破,“不過這在兩三年內還只能是期望。”
事實上,國內電商競爭近來火藥味趨重。就在阿里遞交IPO申請的前一天,騰訊宣布成立微信事業群,負責微信基礎平臺、微信開放平臺,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業務的發展。撤銷騰訊電商控股公司,其中實物電商業務并入京東,O2O業務并入微信事業群。
分析人士認為,在資本市場,聚美優品、京東商城等電商都希望趕在阿里上市前遞交美國上市申請,以防止資本過多被阿里圈走。曹磊認為,國內電子商務的格局最終應是百花齊放,既有一線的企業,也需要區域性企業、行業垂直性企業。
“健康的國內電子商務格局應該是多極化市場,同時產業開放,大的平臺能把自己的數據、客戶、流量開放給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中小電子商務企業使用,形成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胡延平說。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