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一邊在一線市場打收縮戰,一邊開始在二三四線城市釋放價值。昨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看到,位于王府井步行街的美邦旗艦店已經關閉。目前,美邦在北京只剩西單一家旗艦店。
四年前,美邦在王府井步行街開出北京最大旗艦店。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邦在王府井的旗艦店屬于其直營門店中租金之最。各項人力、房租等成本開支也花費頗多,不過,立足王府井后,這家形象店并沒有將王府井如織的客流轉換成經營銷售額。四層旗艦店中,客流多聚集在一層,很難向上引流。王府井水漲船高的租金,甚至逼走了對面的中國銀行。對于美邦來說,有限的客流和高昂的租金讓這家店的生存更加步履維艱。
從2012年開始先后關閉了上海淮海路旗艦店、北京前門大街的兩家門店,美邦在一線市場的版圖越來越小。美邦相關負責人昨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根據區域消費情況、經營情況等對部分店鋪進行關店,屬于正常調整范圍。目前,美邦在北京僅剩西單一家旗艦店,上述負責人表示,西單旗艦店會繼續保留,另外會在北京尋找合適的店鋪開發O2O體驗店。
“美邦今年將會繼續深耕二三線市場,優化終端店鋪布局,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會放棄一線市場。”美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崔洪波看來,一線城市中,快時尚等“洋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不僅是美邦,多數國內服裝企業都面臨品牌力量不足,這些形象店并沒有轉化出效益與利潤,反而占據了公司龐大的經營開支。崔洪波認為,二三線市場更有利于品牌發力。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美邦的戰略決策幾經搖擺,從多品牌、學習快時尚到O2O戰略轉型,美邦是一個非常能“折騰”的公司,但打法卻不夠明確和堅持。不過,從重心投向二三線市場來看,美邦已經開始追求效益。“其實,一二線城市不足以體現美邦品牌的競爭力,三四線城市是真正能幫美邦賺錢的市場。”
美邦一季度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下降了17.2%和15.3%。盡管業績起色不夠明顯,但美邦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自O2O戰略推廣以來,美邦會員數量、體驗店業績都在不斷提升,只是需要時間逐步完善。
先驅與先烈有時只有一步之遙,如果美邦能走好O2O這條路會領跑整個服裝行業。不過,上述人士建議,美邦在探索O2O概念店時,還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本身,讓服裝從設計、面料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根據美邦日前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在全國擁有直營和加盟店將近5000家,與2012年的5220家相比,減少了200多家。直營與加盟業務營業收入均出現下跌,下跌幅度超過16%。不過,直營業務毛利率較去年提升4個百分點,比加盟業務高13個百分點。隨著直營比例的提高,銷售額已占近50%。來自北商商業研究院的分析顯示,從短期來看,直營的確會讓美邦資金鏈吃緊,成為業績“包袱”,但當行業回暖期到來時,直營可能成為美邦打翻身仗最有利的武器。美邦2013年業績已經觸底,今年業績有望逐季企穩回升,業績反轉概率大。
(北京商報 劉宇)
原文鏈接: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287935.s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