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1歲的伊夫-圣羅蘭“直接上位”成為迪奧的藝術總監,他究竟是哪一種人類?答案就在新片《伊夫-圣羅蘭》中。
1957年,阿爾及利亞奧蘭地區。一個穿著白色馬球衫的年輕人坐在書桌前,影片就此拉開序幕。他背對著鏡頭,我們看不到他的臉,但是從他孱弱的肩膀和卷曲額度頭發,從他第一次發出柔軟慵懶的聲音開始,從他作為創作者既神經質又含羞的身體語言中,我們認出了伊夫-圣羅蘭。
法國新片《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深入刻畫了偉大服裝設計師伊夫-圣羅蘭的職業天才,動蕩的生活和不妥協的個性。
伊夫-圣羅蘭年幼時生活在北非殖民地的莊園里,遠離巴黎都市的塵囂和上流社會的浮華。年僅21歲的他,即使輩份經驗不足,與別人溝通有困難,十分怯場害怕人多的場面,但他就這么一蹴而就,接任了迪奧藝術總監這讓萬人仰慕的職位。
21歲的圣羅蘭開始了他在時尚界的革命之路。他的主要功績是把女人從服飾中解放出來,設計了斗篷,狩獵裝,女士西褲和燕尾服套裝。他的天才就是吹開時尚界的塵埃,打破條條框框,不斷注入活力。
這部電影既不是一筆讓人打鼾的流水帳,也不是一首粉飾的頌歌。導演Jalil Lespert并不滿足于呈現時尚先鋒的職業里程碑,他對圣羅蘭的私生活更感興趣:他曖昧的性格,總是擔憂自己能否被認可,同時又被體內自我摧毀的惡魔所控制。電影的另外一條線,圍繞著他與Pierre Bergé轟轟烈烈卻不可動搖的情愛關系展開,他竭盡全力保護情人,使他原理酒精,毒品和不良的人——包括他自己。

《伊夫-圣羅蘭》劇照
圖1:Pierre Niney飾演伊夫-圣羅蘭(左),Guillaume Gallienne飾演圣羅蘭的伯樂情人Pierre Bergé(右)。圖3:charlotte Le Bon 飾演模特兒Victoire(她是迪奧和圣羅蘭的繆斯女神)
來源:鳳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