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從事電商工作的張建因“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而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刑事拘留,羈押于杭州市三墩鎮振華路看守所。
張建案發,由李明(音)牽出。李明系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的前技術員工,其利用工作之便,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臺下載了支付寶用戶的資料,資料內容超20G。李明伙同兩位同伙,隨后將用戶信息多次出售予電商公司、數據公司。
經阿里巴巴廉正部查悉,下載支付寶用戶資料的行徑或為李明所為,并在杭州報案。杭州警方以該市翠苑派出所為主體,將上述四人予以控制。犯罪嫌疑人張建系李明團伙的第一個“客戶”,其以500元的代價,從李明處購得3萬條支付寶用戶信息。
據李明等供述,支付寶用戶的最大買家系服裝類電商公司凡客誠品,其花重金從李明團伙手中購得支付寶用戶資料1000萬條。不過,一位在李明被取保候審后與之有過接觸的人士表示,“凡客誠品之說,僅僅是李明的供述,這不排除有作假的可能性,凡客誠品有無實際購買,最終應由警方認定。”1月2日晚間,凡客誠品一位副總裁向經濟觀察本報表示:“不太清楚這件事,沒聽說過。”公司公關總監焦宏宇表示,“如果警方需要,我們會積極配合。”
支付寶方面則在承認確有內部員工盜賣用戶信息案的同時,不愿發表更多意見。
“內鬼”盜賣 2010年,張建在杭州某公司從事電商工作,負責品牌運營和推廣。因工作關系,結識了前支付寶員工李明,雙方開始有了“生意”上的合作。在一次合作中,李明欠下張建500元人民幣的酬勞。
最終,這500元未發生實際支付,經雙方協商,李明向張建提供3萬條目標消費者信息作為“沖賬”。也就是說,張建僅以“500元”為代價,就從李明處“購”得了3萬條支付寶用戶信息。
張建所購的支付寶用戶資料中,包括公民個人的實名、手機、電子郵箱、家庭住址、消費記錄等,從這些定位精準的用戶信息中,張建掌握了目標消費群體的具體信息。
張建是李明的第一個“主顧”。李明時任支付寶技術員工,其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從支付寶后臺下載用戶信息。據其對警方的供述,其下載的信息的大小容量在20G以上。
李明下載支付寶用戶信息后,伙同兩位阿里巴巴系統外的IT業者,共同將用戶數據加以分析、提煉,并兜售給目標客戶。據一位在李明被取保候審后與其有過接觸的人士透露,李明團隊對警方承認,支付寶用戶信息被其團隊多次出售給多家電商公司、數據公司,并從中獲得了經濟利益,其中最大的買家系凡客誠品,該公司曾一次性購買支付寶用戶信息1000萬條。
1月2日晚間,凡客誠品一位副總裁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他對此案不清楚,也“沒聽說過”。凡客誠品公關總監焦宏宇亦表示她暫未聽聞,問詢過公司法務部門后,她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我們暫時沒接到警方的問詢記錄,如果警方有需要,我們會積極配合。”
上述接近李明的人士強調稱,“目前案件仍在偵查階段,且犯罪嫌疑人亦不排除供述造假的可能性。凡客誠品是否實際發生過向李明團隊購買支付寶用戶信息的行為,最終需要警方的認定,警方的偵破對象中是否包括凡客誠品,也不得而知。就目前而言,不能武斷地認為凡客誠品有購買支付寶用戶信息的行為。”
張建的案發,由李明供出,而將李明交給警方的,則是阿里巴巴的廉正部。該部門由律師、注冊會計師和退役警察組成,旨在調查阿里巴巴內部是否存在違反公司紀律的情況。事實上,阿里巴巴在對待“內鬼”方面,一向是從不姑息。2012年初,阿里巴巴廉正部發現聚劃算上一家團購業務指定運行商“愛婚婚”存在不正常交易,該公司僅上線8個月,就參加過聚劃算200次以上的團購活動。調查后發現,該公司其實是由一位阿里云員工、一位淘寶網員工和一名聚劃算員工合資組建的,故而其團購活動被“自己人”特意關照了。幾名“內鬼”的過失被記在了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的賬上,后者因此被阿里巴巴免職。
更早之前的2011年,馬云針對公司CEO衛哲引咎辭職事件,在阿里巴巴內部郵件中表示:對于“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不能有任何的容忍姑息。
盡管是阿里巴巴自己報的案,但阿里巴巴系統內,大多數人對李明案都未曾聽聞。一位支付寶內部的管理人員承認李明確實盜賣用戶信息,但又強調,此案事發已有幾年,且用戶信息并未被大范圍傳播上網。
阿里巴巴一位內部知情人士透露稱,在阿里巴巴旗下諸公司內,員工等級不同,權限也不同,像李明這樣大量下載用戶資料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被監控到,直到3年后才被公司發現繼而報案,他本人表示很難理解。“不得不承認,我們在管理上出了一些問題。”
隱秘產業鏈 與張建從事類似品牌推廣和運營工作的電商資深從業者徐巍,自己在淘寶網上也代理了幾個內衣品牌的銷售。在他看來,“做電商就是做數據!”
據徐巍介紹,隨著電商的發展,客戶精準定位越發重要。大多數做電商的人,尤其是做到一定規模的人,都會購買數據。這些電商從業人員會選擇一些付費的“情報工具”,如由上海某公司開發的“情報通”。以情報通為代表的數據軟件,主要通過搜索引擎、數據庫等技術,對淘寶店進行數據分析,比如你店鋪的競爭對手做了哪些直通車廣告,用了哪些關鍵詞,效果如何,以及行業分析、店鋪分析、寶貝分析、買家搜索等,軟件都可以提供。通過使用這類軟件,電商從業人員可以獲取競爭對手的數據,以作為調整營銷策略和產品定位的參考依據。“我用的情報通,一年的年費是5萬元,數據對電商而言,太重要了。”徐巍稱,這些付費的數據軟件固然重要,但依然無法企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資料。“舉個例子,比如我是賣女性內衣的,如果我手上有一個數據庫,得知喜歡在網上買內衣的女性消費者,她們購物的頻次如何,價格區間如何,消費規律如何,喜歡什么品牌,等等,如果知道了這些信息,我就可以提煉出更多的信息,以調整店鋪戰略。如果再知道了她們的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家庭住址等,我甚至還可以向她們定向群發短信、郵件、直郵DM等,她們都是精細化營銷的潛在消費者!”
徐巍稱,作為電商從業人員,他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精細化數據,但苦于沒有門路,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付費使用情報通等數據分析軟件。
上述接近李明的人士表示,李明離職前從支付寶下載的數據多達20G以上,只要通過一些軟件錄入數據庫再予以專業分析的話,基本上可以將所有支付寶、淘寶用戶的消費習慣盡收眼底。“這些用戶信息,都是可以帶來錢的,可以變現的。”
不過,上述支付寶內部人士表示,“我們也不知道這20多G具體是什么信息,甚至究竟有沒有20G這么大,我們也不知道。”該支付寶人士還表示,李明團隊所盜賣的數據,至被用于其個人牟利,目前還沒有被他們傳到網上,對社會不構成公共性的危害。
盡管李明等盜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沒有大面積被傳至公眾網絡,但以錦江之星為代表的一批快捷連鎖酒店的住客信息,在今年10月便被公開,甚至公民個人的開房信息等隱私,都在網上可被公開查詢,甚至有人在美國新澤西州注冊了一個網站,可供網民公開查詢他人在錦江之星的入住記錄。目前,國內用戶已經無法訪問該網站,但數據包依然在百度云可被公開下載至個人電腦。更早之前,京東商城、當當網的注冊用戶資料泄密事件,亦鬧得沸沸揚揚。
2013年11月,網上驚現一位出售真實QQ、微信用戶資料的信息,信息內容高達90G,涉及8000萬個微信群和15億QQ用戶,標價為400元。賣家宣稱,其出售的資料囊括市場所有行業的最新最全的活躍QQ用戶,同時已經按行業、產業、年齡、性別等分好類,還可以針對單個QQ、微信賬戶,查詢到具體的姓名、年齡、社交網及從業經歷等。騰訊在2013年11月21日發布公告稱,用戶資料泄密是2011年的問題,當時便已經進行了安全升級。淘寶網方面則接到了騰訊的協助請求,將網上販賣資料的信息處理下架。
上述網警介紹稱,在電商領域,的確存在隱秘的客戶資料黑色產業鏈,在“黑市”中,用戶資料的價格按照“行規”是以文件大小來銷售的,打包文件大部分是上百兆的大小,含有幾千條信息,一般價格是幾萬元不等。其中,最值錢的是電商的用戶資料,可以按條數來賣,一個經過精細分析的“數據包”甚至可以叫價百萬元以上。買家的目的各自不一,有人是用以信息詐騙,有人是買斷競爭對手的全部用戶資源,有人則是為了給目標客戶發送廣告。“這種產業鏈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發達的地區,比如杭州、上海、深圳等地。”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