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的最后一天,得先把未完成的作用交上,其中一項重要的作業就是在這寫上一篇關于之前去巴黎大皇宮參觀的“卡地亞 (Cartier) :風格史詩”展覽。自1989年小皇宮舉辦卡地亞回顧展以來,“卡地亞:風格史詩(Cartier. Le style et l''histoire)”是品牌迄今在巴黎規模最宏大的盛會,我有幸能夠到達巴黎大皇宮的現場去參觀,也算是2013年最值得回憶的事之一了。
這個展覽是從2013年12月4號開始的,而我們是在10號去參觀的,那天是特地給來自全球的媒體參觀的日子,因此人不會太多,我們參觀拍照也就挺方便。而且卡地亞還特地安排了講解員及翻譯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大部分展品背后的故事。說到這個翻譯,我不得不提一下,她是一位非常優雅的法國老太太,我們完全想不到這位老太太普通話發音如此地好。
卡地亞作為最為知名的珠寶品牌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能夠敏銳認識到傳承的重要性。卡地亞將珠寶、鐘表及器物相整合,于1983年創立 “卡地亞典藏”,每件典藏作品都由卡地亞通過私人藏家、交易所和拍賣會,依據風格、靈感、來源、材質以及技法和工藝等標準精心挑選。

這一精心構思的典藏匯集了冠冕、項鏈、手鏈、耳飾等珠寶藏品,以及包括17件“神秘”時鐘在內的時計作品。煙盒、化妝盒、粉盒、文具、書寫筆和硬巖小雕塑等珍貴器物,令這個豐富的典藏更臻完善。從最古老的1860年代,到1990年代晚期,這些作品不僅見證了卡地亞165年的悠久歷史,更廣義地來說,亦是自19世紀末以來的裝飾藝術的歷史。
卡地亞典藏目前一共收入了1450件作品,并且仍在不斷擴大。非凡的文化意義,使其獲得了眾多博物館的關注,從1989年在巴黎小皇宮的巴黎市立美術館第一次大型展覽開始,卡地亞典藏已經在20多個全球最頂級的文化藝術機構舉行了面向公眾的展覽,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斯本卡洛斯特—古爾本金安基金會博物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等。
而2013年于大皇宮展出的這次展覽,是卡地亞典藏系列成立的30周年紀念,同時也是自1989年展出以來的第26個展覽,意義非凡。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 - 大皇宮(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 Grand Palais)推出此次展覽,是再現珠寶巨匠卡地亞從1847年創立至1970年代中葉,在藝術風格與裝飾藝術史上的傳奇。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科學部負責人勞倫·薩洛美(Laurent Salomé)與其助手勞爾·達隆(Laure Dalon)擔任這次展覽的策展人,通過精心甄選的珠寶、珍貴配飾、腕表和神秘鐘,呈獻一場藝術史展覽,將品牌精湛技藝與美學創意娓娓道來。
此次“卡地亞 (Cartier) :風格史詩”展覽中,600余件展品首次濟濟一堂,其中538件主要來自卡地亞典藏,以及從公共機構、私人藏家和國內外博物館借來的作品。這些公共機構包括: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 、時尚博物館 (MuseeGalliera) 和法國國家圖書館 (Bibliothèquenationale de France) 、歌劇院博物館圖書館 (Bibliotheque-musee de l''Opera) 、裝飾藝術圖書館 (Bibliotheque des Arts decoratifs) 等等。其中還有20件尊貴作品是通過官方或私人渠道從摩納哥親王 (Prince of Monaco) 的藏品中借來的珍品,以展現格蕾斯王妃 (Princess Grace) 的優雅品味。觀眾還將有機會一睹Marjorie Merriweather Post的珍貴藏品,這位谷物帝國的女繼承人是俄國和法國藝術品的重要藏家,也是卡地亞紐約最重要的客戶之一。所有的這些展品,都以獨一無二的視角,見證“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豐富多彩的歷史軌跡。

另外,卡地亞檔案館還為展覽提供了300余件寶貴文獻,創意記錄本、手繪稿、訂購記錄、存貨簿、石膏模型、彩色照片……展露卡地亞不為人知的創作歷程。多姿的風格、豐富的靈感、標志性人物,伴隨卡地亞悠長的歷史,在這華美的殿堂中,一現靈光。
卡地亞檔案館同樣也是這個古老品牌的寶貴財富之一。卡地亞檔案現保存于巴黎、倫敦和紐約,各自獨立的檔案館內。這些商業檔案不斷更新,詳盡記載了卡地亞從創立之初直至今天的創作歷程。
卡地亞檔案由四個不同來源的商業數據構成:
入貨記錄簿 - 記載新購入作品的詳情(顏色、質地——雕刻還是未雕刻——寶石的大小及重量等等,都細致而詳盡地記錄在此);
訂購記錄簿 - 客人的委托訂購記錄;
銷售明細簿 - 每天更新,記錄精品店的日常業務;
客戶檔案簿 - 記錄每一筆交易的詳情。

這個系統性的檔案管理機制精確記錄了卡地亞的業務詳情。
從1899年開始,卡地亞就一直長駐巴黎和平街,從未間斷。故此,從20世紀初直到現在,巴黎的檔案得到了極為完善的保存,幾乎毫無遺漏。
除各類文獻記錄之外,卡地亞檔案館還收藏了大量底片,橫跨整個攝影史。從1906年開始,卡地亞攝影工作室就系統性地為每一件作品拍攝與實物等大的照片。卡地亞巴黎檔案館收藏了大約40,000張底片,其中包括50張奧托克羅姆微粒彩屏干板(即最早期彩照底片),30,000多張明膠溴化銀玻璃干板。這些不斷更新的照片簿,讓我們今天仍可直觀地見證卡地亞精心保存的作品記錄。
卡地亞檔案館還收藏了大量與實物等大的手繪圖紙,包括草圖和制作圖。這些藏品是記錄創作過程的重要文檔。
用鋼筆繪制的"創意"草圖被保存在活頁夾中,來自外部的靈感——通常是建筑作品——則被收藏在靈感板上。發給工坊的制作圖是與實物等大的前視圖(很少有透視圖)。卡地亞的設計多以水粉和水彩技法繪制在描圖紙上,再用石墨鉛筆勾勒出珠寶作品的結構。這種方法多被用于美化和修正作品,以便平衡光線與作品體量。隨著設計潮流的改變,圖紙的風格也隨之演變,從20世紀初的純裝飾風格,到1930年代的水粉畫;1920年代傾向于更為自由的色彩組合,二戰以后則流行各種精確的以自然為靈感的表現主義繪法。

巴黎檔案館還收藏了卡地亞工坊創作歷程最完美的見證之一:卡地亞在1905年到1915年之間制作的獨一無二的三維石膏模型。
珠寶師的工作主要是一種團隊協作,由一名設計師擔任主管,負責創作靈感和監管生產。這一點,從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的姓名縮寫 L.C.和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親手簽寫的 A Ex.字樣(源自法語"à exécuter",意思是"制作用")就可以看出來。
卡地亞檔案館為品牌歷史提供了詳盡的記錄,包括無數文獻、邀請函、廣告、由設計師整理輯集的照相簿,以及大量業務往來信件和旅行日記。這些保存豐富的檔案是卡地亞自創始之初就已展示出的創造活力最強有力的明證。

“卡地亞 (Cartier) :風格史詩”整個展覽分為八個主題展出,包括:“征服之巔Conquest of the summit”皇帝的珠寶商—卡地亞的歷史發展、“現代風格Modern style”卡地亞的藝術性與設計風格與發展、“新的視野:異國風格融入現代作品New horizons: exoticism as a component in modernity”卡地亞三兄弟的旅行,將異國風情融入現代作品,也發展出卡地亞的多種設計風格、“一個精湛的裝置:神秘鐘An exceptional set: the mystery clocks”、“1930年代至1940年代:幾何奢華The 1930s and 40s: geometric luxury”、“輝煌寶石The splendor of stones”、“Softening of style”、“美洲豹:一個象征的化身The panther: the creation and incarnation of an emblem”。
展覽目前還正在進行中,會一直持續到2014年2月16日,在法國的朋友或者在這時間段內要去巴黎的朋友,一定要到巴黎大皇宮參觀下這個展覽,實在有太多太美的東西可以看了,只有你親身去看過才知道。
原文鏈接:
http://www.fashionguru.com.cn/content.aspx?id=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