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讓意大利曾經引以為傲的名字,正被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團、投資家們“虎視眈眈”,意大利人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它們被拱手相讓。
拋售者
歐洲經濟的低迷是導致意大利品牌紛紛被拋售的直接原因。不難發現原先一些意大利獨立品牌的主要市場就在意大利、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主戰場經濟下滑,自然對品牌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另一方面,為了對沖歐洲傳統主戰場的風險,意大利品牌也想抓住新興市場的成長和機遇,于是它們也都在不遺余力地進行國際擴張,但在資金和人才上遇到了重大挑戰。于是,便引發了這些品牌的拋售。
在意大利生活工作多年并且從事奢侈品行業的賀斌對這一問題有自己的觀察,在他看來,意大利品牌的管理狀態和架構是導致其在經濟危機下遭受巨大壓力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這些意大利品牌多為家族企業,如今已經到了家族的第二、第三代繼承人來延續,和創始人的強勢以及對品牌深厚的感情相比,延續的繼承人相對較為弱勢,并且沒有那么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遇到繼承人是多個兄弟姐妹,再加上這些繼承人的多個孩子,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參與一個企業的狀態,品牌的管理、利益分配都遇到巨大問題。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無疑會加速品牌的“沒落”。
“中小企業為主流,金融業又不發達,所以意大利的企業很容易在經濟低迷的時候遇到危機。”賀斌指出。
這時候通過收購成為大型、多元化國際奢侈品集團的成員,不僅可以獲得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也可使家族所有人及早落袋為安。 Loro Piana 的兩兄弟Sergio 和 Pier Luigi正是出于對家族業務前景的擔憂,主動找到阿諾特接洽。
在賀斌看來,日后對于意大利品牌的收購還會不斷發生,因為歐盟經濟的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
接盤者
就在最近,歷史悠久的意大利鞋履品牌Burno Magli要換成亞洲東家了。來自韓國的衣戀集團(E-Land)和中國臺灣“中華開發”金控下屬的私募基金將聯手收購這個幾經易主的品牌。
這是這家韓國公司收入囊中的第五個意大利品牌,自2010年起衣戀就已經陸續收購了Lario、Belfe、Mandarina Duck和Cochinelle這四個意大利皮具和時裝品牌。
對于優質、有成長潛力又奇貨可居的意大利品牌,奢侈品大鱷們自然也不會放過下手的機會,幾起關注度頗高的收購案就是佐證。今年四月,奢侈品集團開云(Kering)宣布以3億歐元收購意大利高級珠寶品牌寶曼蘭朵(Pomellato),計劃將這一小眾品牌發展成為一個全球品牌,以擴展其在珠寶市場的存在。
善于資本運作的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也不會缺席這一幕。今年7月,他執掌的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LVMH)集團先是擊敗競爭對手普拉達,成功從法喬利家族中收購了意大利米蘭咖啡館Cova及其品牌所屬集團Pasticceria Confetteria Cova 80%的股權。沒幾天后,該集團又披露將以20億歐元的價格從控股家族手中收購意大利高級羊絨服裝品牌 Loro Piana 80%的股權。
20億歐元的高價無不讓資本市場為之一震,也顯示了財大氣粗的阿諾特對優質品牌從不吝嗇。近年來,阿諾特陸續從意大利創始家族手中收購了芬迪、璞琪(Pucci)、寶格麗(Bulgari)等著名品牌。
但對于中國企業的“出征接盤”,賀斌并不看好,他的理由是:“知名度非常低的小品牌,收購了也沒有意義,而即便是有收購知名品牌的資金實力,中國企業在運營方面也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因為要做的是全球市場,不光是中國市場。”
“中國現在很少有企業有能力去操盤世界性的品牌,特別是高端的時尚消費品品牌,不管是從品牌文化、經營理念還是操作手法上來說中國在這方面的人才太欠缺了。”賀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補充道。
最近一年也有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對全球高端時尚品牌的控制,但不外乎這些品牌要拓展中國市場的機遇。賀斌認為,如今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買斷高端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模式較為適合,但要有長期經營品牌的理念,切忌“掙快錢”的思維方式。
(第一財經日報 鄭爽)
原文鏈接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2/3186018.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