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成本的提高,來自北美和歐洲的訂單量又相對滯后,亞洲的生產商們都爭相開拓新市場。于9月25-27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Messe Frankfurt展會上,175個參展商參展,參展人數也有略微增加。
日本Toray Industries香港分公司的銷售代表Kevin Ng這樣說道:“最大的購買力始終還是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亞洲的增長空間有限。”Toray Industries在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日本都設有工廠,其產品主要發往美國和歐洲市場,隨著過去幾年來自這兩個地區的需求量降低,德國市場呈現出增長的態勢。來自Shaoxing Ru紡織品公司的總經理Ru Xiong Jiang表示生產成本的提高對于企業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棉花的價格一直在持續上漲中,比起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有明顯的差價。他說:“很多美國和歐洲進口商都開始轉向越南和印度,我們唯有通過降價來留住客戶,這樣一來,利潤率就明顯降低了。”
很多中國企業開始轉向生產高端的紡織品布料以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隨著科研和開發資金的加入,中國企業的生產質量也確實有著很大的提高。
原文鏈接
http://www.wwd.com/markets-news/textiles/chinese-firms-seek-new-markets-7223977?module=hp-markets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