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其中上海唯一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跨境通”正在接受海關總署的查驗,通過驗收便可正式上線運行,其銷售的國外產品價格有望比國內專柜便宜三成,但預計價格相對境外市場仍然較高。由最近的黃金周境內外消費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依然偏好境外旅行消費,并且消費習慣不會在短期內改變。我們對奢侈品零售行業維持“超配”的評級。
價格低于國內專柜價約30%. “跨境通”主要經營的商品包括服裝、服飾、嬰幼兒用品、3C電子產品、化妝品、箱包等六大類,定位在中高端,其商品價格可能會比國內專柜價便宜30%左右。目前,已經有CK、Coach、Burberry等多個境外品牌入駐這個平臺,商戶都經海關備案,避免了假貨的風險;并且每件產品都明碼標價,關稅和物流費用也一目了然。
香港的免稅優勢仍在. 跨境通對于香港本地零售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潛在的沖擊,但我們認為,其影響程度仍然有限,因為它并非免稅。“跨境通”商品價格便宜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在物流上采用上海自貿區的倉儲保稅進口模式,商品從倉庫直接向個人銷售,從而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中國內地消費者境外消費比例方面,歐洲以65%的銷售額占據絕對優勢,北美為22%,港澳臺地區僅為13%。
黃金周奢侈品境外消費遠超境內.來自某奢侈品機構的《2013“黃金周”中國境外奢侈品消費統計報告》顯示,國慶長假7天,中國內地消費者出境消費奢侈品累計約41億歐元,比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增長6.5%,而同期國內奢侈品市場同比下降53%至15億元人民幣,達五年來最低水平。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將繼續偏好境外消費. 以2012年為標準,中國內地奢侈品價格平均比香港市場高45%,比美國市場高51%,比法國市場高72%;而在高價基礎上,奢侈品牌在華的價格漲幅每年仍在25%左右。其實決定奢侈品售價的主要因素并非關稅,而是中國消費者態度和消費習慣推高了奢侈品牌的定價策略。因此,我們預計短期內仍然將保持較高的境外消費占比。
原文鏈接
http://news.china-ef.com/20131015/425343.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