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市聆訊未過、關店、裁員等系列風波而處于媒體輿論風口浪尖的ITAT日前正式宣告"51 ITAT"網絡商城的誕生。在ITAT"鐵三角"模式飽受爭議的當下,顯然,正如ITAT集團董事會主席歐通國回應的經營調整一樣,其計劃通過此舉來證明ITAT飽受爭議的"鐵三角"模式"仍在不畏嚴冬,活蹦亂跳"。——摘自《ITAT回應關店裁員風波稱需要時間調整》
關注ITAT由來已久,也很希望這種創新的渠道模式能為中國的服裝業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本著這個目的,撰寫了一篇
"模式之殤,ITAT泡沫神話即將破滅的啟示",對ITAT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剖析。
本意是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引起各位業內外人士的關注,特別是引起ITAT自身的警醒,能夠盡快做出實質性的調整,安然過冬。但遺憾的是,筆者看到的可能是泡沫越吹越大。
12月3日,各大主流網絡媒體紛紛刊登了一則ITAT掌門人歐通國先生回應爭議的一篇文章"ITAT回應關店裁員風波稱需要時間調整",一口氣看完,忍不住有些話要講。
一、"ITAT有功于國有利于民"?
"ITAT有功于國有利于民"(歐通國語)
"利國利民",應該是企業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從這一點講,我很佩服歐通國先生的理念。
但如何才能夠利國利民呢?對于國家而言,應該是上繳更多的稅收,解決更多的就業,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再高一個層次,應該是促進整個產業的進步。對于人民而言,提供更多的價廉物美的產品,為員工創造更多的福利等等。
從這個意義上講,ITAT唯一能夠稱得上利國利民的地方,應該就是解決了全國幾萬人的就業。至于上繳了多少稅收,可能只有歐通國先生本人和稅務部門才知道,因為業內外對于ITAT年銷售額高達40億元的數字是一直持懷疑態度的。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ITAT的泡沫神話真的最終破滅,可就損國損民了。風投、商業地產商、供貨商、幾萬名員工,都將成為受害者,唯一獲利的是曾經大量播放ITAT廣告的各大媒體。
做企業就做企業,在尚未達到輝煌之前,別動不動就上升到"利國利民"的政治高度,否則,只會讓人覺得是在"王婆賣瓜"。
二、"鐵三角"模式不是常規的"買賣"交易?
"'鐵三角'模式不是常規的'買賣'交易"(歐通國語)
所謂的"鐵三角"模式,一直是歐通國先生和ITAT所津津樂道的,也是引以為豪的,并被當成了ITAT模式的核心價值之所在。
在"模式之殤,ITAT泡沫神話即將破滅的啟示一文中,品牌傳教士已經對這種鐵三角模式進行了分析,這種模式到底是鋼鐵還是泥巴,可能完全取決于效益本身,如果按照目前的業績狀況,稍有風吹草動,可能連泥巴都不如。
不知道是歐通國先生自己真沒發現這種模式的缺陷所在,還是死愛面子,不愿承認。但愿是后者。
三、ITAT恰恰吃"軟"不吃"硬"?
"ITAT恰恰吃'軟'不吃'硬'"(歐通國語)
歐通國先生用"6+1"理論來闡釋他的模式,將現代工商產業鏈分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制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七個部分。并認為歐美強國都是吃軟不吃硬,中國的服裝業恰好是吃硬不吃軟,淪落到了加工制造這個價值鏈的最低端。而ITAT要反其道而為之,要掌控產業鏈中的"軟",并認為正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獨家秘籍"才惹得ITAT遭受"非議和攻擊"。
這是一個貌似很有道理的看法,也是很多業內"專業人士"每天掛在嘴邊的話題。
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歐通國先生怎么如此重視"批發經營"而忽略了他駕輕就熟的"策劃推廣"呢?如果一定要劃分產業鏈的過程的話,可能也是分成設計研發、原料采購、產品制造、倉儲運輸(物流配送)、策劃推廣、終端零售(大終端的概念)。更何況,ITAT不注重生產,并不代表這個模式,或者說這個體系中沒有生產,恰恰相反,ITAT就是為了解決過剩的產能而誕生的。
所以說,ITAT尚未找到這個產業的本質所在。對于服裝業而言,行業的本質已經不是誰掌控產業鏈的哪一部分,而是一個字"快"!這也是以H&M、ZARA等品牌得以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殊不知,ZARA幾乎80%的產品都在歐洲生產,但仍能以低于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在中國市場銷售。
四、"ITAT需要調整一段時間"?
"ITAT前幾年過于注重高速發展,有點兒跑得氣喘吁吁","ITAT現在要調整一段時間,苦練內功。"(歐通國語)
歐通國先生終于承認了前期的戰略失誤,并為此開出了三個藥方:成立"新品審核委員會",改一人負責一個企業的"塊塊式進貨"為專人專責按品類的"條條式進貨"。改過去的廠家定價為與廠家共同核定價格。發起"將平價進行到底"的全線調價活動,價格厘定在以往五折促銷價以下。
坦率的講,這些所謂的調整措施頗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而且是相互矛盾的。
首先,成立新品審核委員會的目的是把好進貨關,但如果ITAT將大量的廠家的庫存貨品拒之門外,似乎和歐通國先生利國利民、解決幾萬家服裝生產廠家庫存商品的境界相差甚遠。
其次,既然是與廠家共同核定價格,既然銷售的就是庫存的貨品,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定出不打折的實價,而僅僅推出針對會員的積分和折扣活動,這樣或許更加能讓消費者感覺到價格是真實的,沒有水分的。
五、推出ITAT網絡商城
不得不承認,歐通國先生是個策劃高手,他總能不斷地制造熱點事件,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近期,ITAT高調宣布進軍電子商務領域,成立深圳市摩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讓人會聯想到摩根士丹利,很佩服這個擦邊球的水平),投資上億資金打造ITAT網絡商城,"開創性"的實現了網絡購物、電話購物、視頻購物三種購物模式的結合,似乎大有通吃B2C、B2B、C2C的架勢。
品牌傳教士大膽地猜測,ITAT涉足電子商務領域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其一,是受到PPG、Vancl等品牌的影響,也想蹚渾水蹚這點渾水。其二,ITAT遇到了困難,飽受非議,需要給投資者一個交代,需要轉移公眾的注意力,必須推出一個新的模式。
但品牌傳教士實在看不出ITAT涉足電子商務的前景有多明朗,理由也很簡單:
第一,ITAT線下的商場僅僅經營服裝類商品,窘迫的銷售狀況已經說明了ITAT在貨品整合能力方面嚴重不足,而現在又要進軍幾乎所有消費品領域?很玄!
第二,拋棄了閑置的商業地產,ITAT的"鐵三角"模式又何在?在一種模式尚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時候,又盲目地投巨資開辟另一種模式?同樣很玄!
第三,無論是B2B、B2C,還是C2C,早已是血雨腥風。在B2B領域,有阿里巴巴、慧聰360。在B2C領域,有當當、卓越亞馬遜、淘寶網上商城。在C2C領域,有淘寶、騰訊拍拍、百度有啊……無論和哪個前輩想比,ITAT似乎都無勝算的可能,更何況,連C2C巨頭淘寶目前都還處于賠本賺吆喝的階段,莫非歐通國先生又找到了一個"獨門秘籍"?更玄!
六、ITAT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談了那么多ITAT的問題,品牌傳教士也不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那么,ITAT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品牌傳教士認為主要應該從戰略方面著手,因為戰略永遠高于戰術。
ITAT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整改的措施,但除了推出ITAT網絡商城屬于戰略層面的問題(盡管這個戰略調整可能并不是一個好戰略),其它的措施應該都屬于戰術層面的手段。
品牌傳教士始終認為,ITAT的問題出在戰略層面,并應該做出及時的調整:
1、定位調整
正如在"模式之殤,ITAT泡沫神話即將破滅的啟示"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目前的ITAT是在無人去的地方銷售無人要的衣服,前景可想而知。
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日益加快,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了解也會越來越多,ITAT目前所注冊的100多個假洋鬼子品牌,消費者遲早都會了解真相。
因此,ITAT應該盡快調整定位,將貨品定位在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品牌,并根據不同的店鋪類型,銷售不同定位的品牌,發展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奧特萊斯(OUTLETS),至于貨品的供應量問題,完全可以通過不同區域銷售不同品牌的方法來解決。
2、斷臂求生,收縮戰線
盲目擴張,不計成本的擴張,或許是造成ITAT目前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規模是把雙刃劍,控制好了是"規模經濟",控制的不好,就會成為"規模不經濟"。
在短期內上市無望的情況下,ITAT應該放棄盲目追求店鋪規模(銷售額)的經營理念,將店鋪坪效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對于坪效過低的店鋪,堅決予以關閉。
一定要記住,投資商對于利潤可能比銷售額更為關注。
經濟危機正在改變全世界消費者。以前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品牌最近都在降價促銷,這勢必將進一步壓縮目前ITAT所銷售的庫存產品的價格空間,ITAT該銷售什么,似乎已經很清楚。
歐通國先生,大膽地改變吧,不要太擔心那些有著過多庫存的廠家,只要ITAT的泡沫不破滅,ITAT就是利國利民的。
品牌傳教士的營銷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