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我和我爸爸大吵了一架,因為他不同意給我買最新款的山地車,讓我在好朋友面前很沒有面子。第二天,他妥協了,我立刻興高采烈的在車輪上裝滿了彩色的小球。
這一年,第一屆中國時裝周開幕了,但我周圍的漂亮阿姨和漂亮姐姐們統統都沒有提到過這件事情。這與我們普通老百姓都無關。
1997年
我的注意力放到了耐克鞋上,因為周圍同學們都有。我們挑選有著明顯對勾標志的鞋款,趾高氣揚的走在校園里。學校要求每天穿全套校服,否則要在課間操時間拉出來示眾。我們每天固執的穿上自己的衣服,一定要用牛仔褲配上我們的耐克鞋。只在檢查的時候套上校服外套,和老師周而復始的對抗。因為我們都覺得,不穿校服+牛仔褲+耐克鞋才是好看的。
2000年
我去國外看望父母。帶回來的我認為的奢侈品包括Esprit的很多件衣服,以及一塊Swatch,兩塊Casio的BabyG。我的這三塊表讓我在當時新交的男朋友面前很有面子。他因此覺得我時尚又有品位,前途無量。
2001年
班里有一個同學讓人羨慕,據稱來自某城市一個高干家庭。她穿Only的衣服,拿Eland的包。而且據說都不是假的。我當時的男朋友用699元給我買了一件 Only的羽絨服,我十分滿意。去圖書館的時候遇到那位同學,就把衣服翻過來放在椅子上,希望她能看到我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的。
這一年,在LV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開設了九年之久的時候,我開始知道了LV。知道了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時尚品牌。但它離我的生活非常遠。我以為那是明星用的。我的生活里暫時都是Only、Esprit、Casio。
2004年
這一年,上海外灘3號最核心的部分,滬申畫廊開幕了。時尚,藝術,精英,名流,錦衣華服,盛況空前。那一天是1月16日。
這一年,LV在青島開設了它的第一家店。奢侈品大牌已經開始深入到中國的二線城市。
這一年,有一個叫做“富二代”的群體逐漸被公眾所熟知,他們,以及他們的父母,開始逐漸改變整個中國的時尚觀念以及奢侈品消費觀念。
這一年,我在做什么?
我是一個普通的姑娘。我依然在等著Only打折。據說這個來自歐洲的牌子十分高端。打折以后誰知道我是用多少錢買的,重要的是,我穿著的是Only的衣服。然后,也順便在來自同一個集團,也是一個特別高端的牌子,叫做Jack&Jones的那里打折買點衣服送給男朋友,彰顯我的不凡品位。
2006年
我畢業,做了一名時尚編輯。那時候,對于時尚和奢侈品的全部理解可以用一副圖片來描述:一個年輕精致的女子,開著一輛紅色的minicooper,副駕駛座位上放著一個印滿了Logo的LV包。
我的一位高中“富二代”女同學,因為我的職業,在這一年,與我頻繁的聯系起來。她微笑著告訴我,chanel這個牌子,不念英文發音的chanel,她有個優雅好聽的法文叫法,叫做香奈兒。
她把她的巴黎世家機車包借給我用,以幫助我迅速適應我的時尚編輯崗位,但當得知我天天拿著它擠公交以后,立刻要了回去。
2007年
我決定買一個屬于自己的奢侈品。這當然會是一個包。我同事給我出主意說,人生中第一個奢侈品應該是LV的speedy。我們甚至討論到為了凸顯自己的時尚編輯身份,就算買這種經典款,也不能買老花,得買棋盤格的。但經過反復思考以后,我用一個月的工資,托同事從美國給我帶了一個coach錢包和一個 coach新款拎包。那個時候,這個牌子還算得上是奢侈品。半年不到,我的coach錢包被小偷偷走。我到動物園買了一個山寨coach錢包,同時努力攢錢,換了一個LV的漆皮錢包。那是2006年我的富二代朋友最喜歡的錢包款式。
這一年,在很多人心中具有地標意義的北京新光天地開業了。那一天是4月19日。
這一年,在很多人心中具有標桿意義的H&M在內地的第一家店開業了。在上海的淮海中路。那一天是4月12日。
2008年
我和同事每次去上海出差,都會抽出時間在淮海路上的H&M逛很久。最長的一次是五個多小時。每次我和我的同事都會買至少兩千以上的衣服回北京。那個時候,H&M在北京還沒有開店。那個時候,真的喜歡這個品牌,設計好看,價格便宜,而且款式眾多,更新又快。
前幾天,我再去淮海路的H&M,已經重新裝修開業了。閑逛中,放佛回到了幾年前。在回憶中,看到當年的我,和我的同事,抱著很大一摞衣服,心滿意足的去結賬。
這一年,周圍的普通白領們,也全部開始用上了LV包。媒體開始有很多“吃著方便面、擠著公交、拿著LV包”的類似報道出現。至少一個大牌包成為所有女性共同追逐的時尚目標。我有一次拿著一個H&M的黑包和閨蜜去逛新光天地,她險些羞慚而死。因為她不敢相信,我拿著H&M就敢和她進一線大牌店里逛街。在逛街過程中,她一直后悔沒有從家里拿一個她的Gucci包給我逛傳說中的新光天地用。
這一年,LV在青島開設了它的第二十三家專賣店,也是繼北京、上海后國內第三家設有男女服飾的專賣店。因為,到2008年,LV在青島的第一家店的業績已經“非常好”。
這一年,媒體上有一個詞語叫做“川久保玲排隊黨”,因為11月13日,在上海的H&M店里,狂熱的時尚愛好者徹夜排隊,在開店十分鐘以內搶空了COMMEdesGARCONSforH&M系列。
2009年
我們買H&M,買優衣庫,買Zara。我們談到以前的時候,很驚訝的問,為什么我們要買Only?Only甚至是更貴的。但是我們再也不會買它。因為,雖然我們買的是更便宜的H&M,但這個牌子更時尚,就好比“動物園”這三個字,打上了時尚和專業的標簽。因為,我們是時尚編輯。
2010年-2012年
我辭去工作,去美國呆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我開始慢慢積攢我的時尚藏品。
也是在這段時間,我寫了很多文字,探討中國的時尚、奢侈品觀以及炫富之風。
2011年
在加拿大,去國家公園的中國旅游團中,所有中國女性戴著的都是有著最大logo的墨鏡。在班芙小鎮不到一小時的停留時間內,很多人買了LV包。
去紐約,導游戴著卡地亞藍氣球,團員也都戴著藍氣球。在去尼加拉瀑布的漫長開車過程中,一個30多歲的女人一直在和大家說她的奢侈品購買之旅。她說她鐘愛時尚,所以每次新款到店都會去世界各地掃貨。她喜歡收藏表,今天戴的藍氣球是最便宜的一款。
在加勒比海的游輪上,一個女生,拿著香奈兒的CF,排隊辦理陸上活動的時候,在他人誤到她之前馬上退出并道歉的情況下,翻著白眼說,什么素質。她的男朋友,拿著愛馬仕錢包,戴著卡地亞的永恒之環,以贊賞的眼光看著她。
這一年,中國女星開始活躍在國際時裝周的舞臺,她們坐在時裝周前排,與大牌設計師合影。
這一年,我發現我周圍所有的朋友,不管是月入百萬還是月入兩千,每個人都有一線奢侈品牌的包。可能有假的,但是他們都說是真的。
2012年
我遇到的80后高富帥和90后富二代們,他們開蘭博基尼或者阿斯頓馬丁,他們穿Balmain的皮衣,Prada的外套,DiorHomme的T恤,LV的鞋子。他們戴卡地亞或者愛彼。他們用愛馬仕的錢包和BV的大包。他們戴卡地亞的項鏈,單個耳鉆就要幾萬塊。
他們對山地車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比的是接他們的車的豪華程度以及是不是有司機以及有多少種車的變換。
他們對H&M和Zara沒有興趣,因為這些品牌太Low了。他們只在設計師和H&M合作的時候關注過這個品牌,但是衣服的質量依然太差。
他們從小坐在豪車的副駕上,抱著媽媽的各個顏色的愛馬仕的Birkin。他們長大以后,20歲生日禮物是一塊鑲滿鉆的愛彼皇家橡樹,21歲的生日禮物是一輛豪華跑車。
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朋友們,是支撐起中國奢侈品消費大國的脊梁。
這一年,JeanPaulGaultier,HugoBoss,Armani,Dior高定紛紛將秀場搬到了中國,但大家卻再也沒有2007年Fendi大秀時的激動。
這一年,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中國人奢侈品消費占全球總額的25%。根據麥肯錫的預計,到了2025年,中國人在境外境內奢侈品市場的消費金額將高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50%。
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一線大牌奢侈品才能和時尚劃上等號。他們談論的時尚,就是大牌,就是奢侈品。但是他們說,我們沒有炫富。
2013年
我重新做了一名時尚編輯。今天寫下這些,只是對這么多年的一些感悟的總結。每個人都喜歡時尚,喜歡美麗的東西。曾經的我,也經歷過追逐山地車、耐克鞋、 Only衣服的歲月。現在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去享受這些大牌和奢侈品,但是,不是到論壇里曬給別人看,不是在與周圍人的攀比或者顯擺中迷失自己,它們應該讓你更加自信、優雅、高貴與驕傲。所謂時尚,不是你砸了多少錢買大牌,而是自己的風格永存。
原文鏈接:http://www.yokamen.cn/style/trends/2013/050874250.s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