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英國唯一一家專注于當代設計和建筑的博物館,倫敦設計博物館于迎來“Extraordinary Stories about Ordinary Things”展覽,揭示日常生活中經典產品設計背后的故事。展覽于2013年1月30日起向公眾開放。
此次展覽分為六個主題,向公眾展示了百余件永久性展品,并對這些設計史上著名的和不太著名的經典產品追根溯源,揭示其對于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力。在生活中每天使用的批量生產物品,如家具,家用電器,電子產品,交通標志,電話亭等,由于過于常見,常常讓我們忽略這些物品的存在和其背后的故事。

“當你僅僅把一把批量生產的椅子放在博物館的基座上,它并沒有存在的意義。但是你如果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為什么要這樣制作,是誰在使用它,這些背后的故事賦予了其意義。”設計博物館館長Deyan Sudjic OBE如是說。
的確如此,當一個上個世紀30年代發(fā)明的彈簧臺燈,至今仍被人們廣泛使用的時候,那么了解它的故事便變得有意義起來。

Anglepoise臺燈是20世紀最經典的燈具,也是設計史上被最多復制,最多模仿的產品之一。也許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想想皮克斯動畫片頭那個蹦蹦跳跳的臺燈,你也不會對它陌生。它最早的發(fā)明者是英國汽車工程師George Carwardine。作為一位專門研究汽車減震系統(tǒng)的工程師和彈簧愛好者,Carwardine將他偶然實驗發(fā)明的一種新彈簧裝在工作燈末端,以此可以方便的調整燈臂,并保持臺燈的平衡。Carwardine是工程師,也是設計師,但卻無法帶來商業(yè)上的成功。他很有預見性的注冊了專利,但生產的臺燈僅僅用于汽車生產車間里使用。1933年,為Carwardine生產彈簧的廠家Herbert Terry & Sons of Redditch意識到這種臺燈的商業(yè)潛力,開始量產,并將此臺燈命名為Anglepoise Lamp。80年過去了,Anglepoise臺燈歷經了專利糾紛,經營不善等風雨,于21世紀初將Anglepoise產品線擴張為公司品牌,專注于設計和生產以Anglepoise為藍本的燈具。而原本僅作為汽車工人使用的大眾臺燈,現在儼然賣出了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如:Anglepoise Giant1227售價為2,280英鎊,70周年版,為原型3倍大小的落地燈)

其他精彩展品和故事包括:自行車把手小桌(Jasper Morrison,1983);疊椅子(Anna castelli-Ferrieri);英國國家識別系統(tǒng)(電話亭,郵筒,路標,奧運會logo)等; 塑料袋收音機(Daniel Weil, 1981)等等。
展廳中設有可供休息,閱讀,交流,畫畫或者動手設計的區(qū)域。FTD小編小試牛刀進行的字體設計,你能猜的是哪一個嗎?

更多展品信息,可下載免費Ipad App:The Design Museum Collection for IPAD.
Design Museum
網站:
http://designmuseum.org
地址:Shad Thames,London,SE1 2YD
開放時間:每天10:00-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