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Paul Smith即將發行他的個人生活書籍,其中包括日常談話與靈感啟發,按字母順序排列,從A——披頭士樂隊的不朽之作Abbey Road,到Z——斑馬紋,Paul Smith用貼畫冊的風格將自己的照片呈現在大家面前。而對于此次的采訪, Paul Smith看上去依舊自信滿滿,他十分認真地告訴大家——自己仍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孩”,而這種英式幽默也牽動著人們的好奇心,更想去印證他的作品是否“年輕氣盛”。

對于Paul Smith來說,相機是生活必需品。1958年,他的父親在去世前為他留下了Rolleiflex相機,那是他最后的禮物,也是令他綻放人生的玫瑰花蕾。他曾為拍攝一本室內設計雜志而乘列車前往城堡;他為受邀拍攝《Tatler》雜志周年紀念刊而感到興奮不已……對于他來說,擁有相機的每一天都是多姿多彩的。

對于職業生涯的定義,Paul Smith卻認為像是在英國的裁縫街遇到憨豆先生一樣無厘頭,的確,如他所說,童年的他是一個有閱讀障礙外加多動癥的孩子,然而就是這樣的天性,卻促使他走向了百變的時尚之路,從24歲開辦日用百貨店那時起,Paul Smith一直在為夢想付諸實踐,他的奮斗史中有辛勤的汗水,也有幽默與歡笑。他常謙遜的態度告訴自己:我并不是從事的藝術工作,相反,對于那些自詡為藝術家而囂張傲慢的人,他感到十分失望,太把自己當回事,有時候也是一種自負愚蠢的行為。而他無時不刻的工作,并不是為換來一時榮譽,確切的說,當一個設計師滿足于現狀而給自己放長假時,那正意味著他的作品已不再一流,總會有人在你停歇的時候超越你,而Paul Smith則為這種隱形的競爭樂此不疲。
如今,他已是年過六旬的時尚設計師,身為全球標志性品牌的董事長,他掌管著3000名員工,12種產品(從家具到自行車頭盔)的開發以及155家店的經營。每次拍攝宣傳活動,他都親自上陣;每家Paul Smith店面風格,都由他親自設計。他對生活的看法永遠是積極樂觀的,即使面對自己的缺點,他也從容地寫道“身為著名閱讀障礙者俱樂部的一員,我感到十分驕傲”。

眾所周知,細亮條紋是最易識別Paul Smith產品的圖案,雖然只出現在一季,卻受到了消費者的持續追捧,因而,他也努力將這種特色傳承下去,結合創新思維,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而Paul Smith最愛的嬉皮士,則源于“Withnail and I”的風格電影,那種瀟灑令人沉迷的感覺,一直吸引著他不斷嘗試于服裝設計中。

作為一個男設計師,對于男人的時尚需求,Paul Smith早已了如指掌。但對于女裝設計,尤其是女人味濃厚的裙裝,設計起來就感覺困難一些。還好,當下的中性甚至偏男性風格的女裝正打得火熱,這也成為他女裝生產線的一大推動力。

平日里,Paul Smith酷愛收集稀奇古怪的東西,像是機器人、機械玩具、手杖、相機、鐘表、方糖,也許他還搞不清自己為什么要收藏它們,這些古怪東西就融入了他的作品靈魂中。
Mini Cooper是Paul Smith的座駕,在交通擁擠的倫敦,只占“郵票大小停車位”的它十分受用。而他的另一輛車,則是1956年的Bristol,現已退役在車庫靜養。盡管平日工作需要開車出行,但私下生活中,Paul Smith還是有戒不掉的“自行車情節”。

Paul Smith的倫敦工作室更是瘋狂的創舉,那里既存放著美觀的東西,也不乏俗氣的物品,它們有的價值連城,有的卻一文不值,那里還收藏了上千本書,對于他來說,簡直是人間天堂!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攝影、藝術、建筑和平面設計等種類書籍占絕大多數,時尚書籍卻幾乎沒有。他常常被人物傳記或自傳所吸引,其中有撰寫可可香•奈兒、迪奧、伊夫•圣羅蘭、亨利•馬蒂斯等人的書籍,從他們的生平履歷中,Paul Smith更能感悟現實生活的真諦。

談及妻子Pauline,他總以“約會”來形容兩人浪漫的生活,這個如今頭發斑白的老人,卻一直保持著難得的小情調。兩人或是出入豪華的Claridge's的酒吧,或是幽會于當地小酒館,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受到金錢或地位的誘惑,然而,難能可貴的是,Paul Smith卻一直珍守他純粹的夢想,不受財團控制,不為名譽蠱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時尚,對他來說,這已足夠幸福。
相關鏈接